中國人出不去了 移民局下令嚴控出國

2021年07月31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7月31日訊】中共以防疫為由嚴控民眾出境,今年上半年簽發普通護照大減98%,引發輿論關注。有評論認為,防疫只是當局的藉口,中共對出境收緊管控主要是防止官員外逃,同時防止更多的資金外流。
專家:中共嚴控出境 防止資金外流
中共國家移民管理局7月30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稱2021年上半年共簽發普通護照33.5萬本,主要事由為出國留學、就業和商務,簽發量僅為2019年同期的2%。
移民局稱,根據疫情形勢動態調整出入境政策,堅持「非緊急非必要不出境」,嚴格審批簽發普通護照和大陸居民出入境通行證件。
中共國家移民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陳傑說,「申請人如果沒有緊急必要事由,我們建議取消或推遲出國出境計劃。」對赴境外留學、就業、商務等申請,經審核屬實後會簽發出入境證件。
但許多大陸網民反映,中共嚴控簽發護照,對出國留學造成嚴重衝擊,除非有國外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上面有明確的開學日期,否則根本申請不到新護照。
據了解,2020年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後,中國民眾因旅遊申辦護照,迄今一律不簽發。居住在紐約的王先生(化名)對新唐人記者說,他孩子的外公想來美國看外孫,因為護照到期,去辦理新護照時被拒,至今無法來美國。
針對中共嚴控出境的情況,旅美時評人士秦鵬認為,防疫並不是主要的原因,中共當局大範圍控制人員出境有幾個考量,一是為了防止高官外逃、二是限制商人外逃、三是限制一般民眾出境,目的是要限制資金外流,限制外匯流出。
早在2020年11月12日,中共國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長尹成基就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已關停46個陸地口岸、66條邊民通道,從嚴審批中國公民旅遊等非必要事由的出入境證件申請,勸阻和限制大陸居民旅遊、探親、訪友等非必要、非急需出入境活動。
大陸民主公益人士董廣平對大紀元表示,防疫只是藉口,大陸一直都存在疫情,中共嚴控人員出境,其實反映出中國外匯嚴重緊缺,「申請出國旅遊等需要兌外匯,現在是防止外匯流出」。
董廣平說,嚴控出境對高幹、高收入階層的人影響很大,「這些有錢的人想出國旅遊、探親、想移民投資、想出去看病都不行了,影響很大」。
今年6月,台灣總體經濟學專家吳嘉隆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中共央行外匯儲備目前3.2兆美元,扣掉借來的美元債務2.4兆美元,還剩8,000億美元,再扣掉外來投資(估約1兆美元)的40%,約4,000億美元,僅剩4,000億美元,「這才是中國人民銀行可掌握的部分」。
然而,大陸每年進口的石油、天然氣、糧食、金屬、工業設備、原材料、芯片,金額超過4,000億美元。因此,吳嘉隆分析,「中國外匯儲備不夠用了」,接下來,中共可能會收緊外匯管制,儘量避免資金外流。
董廣平認為,中共嚴控出境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阻絕信息傳播,中共最恐懼的是信息的流通,「現在世界各國因疫情對中共的譴責、對中共的追責,它就需要防止外界(國外)對中共不利的信息傳入,很多考慮,外匯、輿論控制、疫情控制等很多的考慮,都是因中共的恐懼、它害怕」。
中共高官神祕錄音:苦日子來了,能出去的就出去吧。
早在2019年9月,中美貿易戰敏感時刻,網上傳出一個自稱中共高官的神祕錄音。錄音中提到,中共高層有三股勢力在鬥爭,未來中共政權可能恢復當年的計劃經濟體系,屆時所有個體民營資產將全部被搞掉。為解決財政危機,當局可能會發行新貨幣,把權貴階層地下資金全部洗出來。
該官員的幾大預警,目前來看已經逐漸得到印證。比如,他提到當局將恢復供銷社,「其實高層早就做好了這個準備了,用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票證經濟,來管理現在不斷衰弱和硬著陸以後的中國經濟」。
果不其然,今年6月,中共供銷總社、中央農辦、央行、銀保監會四大部門聯合發出《關於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到,官方將於7月開始推進供銷社經濟模式試點,預期兩年內完成目標。
該官員在錄音中還提到,當局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可能要發行新的貨幣,把地下的很多資金全部洗出來,以解決現在錢不夠的問題。
現在看來,當局正在大力推廣數字貨幣,與這位官員的預警相符合。
該官員還說,中共要走計劃經濟了,屆時個體工商、民營資產全部都要搞掉了,共產黨會把所有的財路都攬去,私營企業再想掙錢是不可能了。
目前來看,中共當局似乎正在採取類似行動。近期,中共開始搞經濟內循環,閉關鎖國。並以反壟斷為名,打壓、收割阿裡巴巴、騰訊、滴滴出行等科技大公司,國進民退進程正在加速。
上述官員還發出警告說:「苦日子來了,能出去的就出去吧。」並提醒「不要到美國去,將來那裡是敵國,你到那邊財產都要被沒收的」。
隨著中美關係越走越遠,上述警告似乎正在應驗。美國政府對中共制裁的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中共官員、經濟實體已被制裁。按照美國相關規定,被制裁的中共官員不僅禁止入境美國,並且其在美資產也要被凍結。
目前無法獲知上述錄音的來源和可信性。不過,錄音內容與當下中國時局進展,高度吻合,所述並非危言聳聽。(點擊觀看視頻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