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設北京證交所 中共黨內權力再平衡?

2021年09月03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03日訊】中共當局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表面是為了深化「新三板」改革,其實就是說明「新三板」徹底失敗。也有評論認為,在美國融資機會減少的情況下,中共此舉意在將海外投資導回中國。也有學者認為,「北京證劵交易所」涉及中共黨內權力鬥爭。
中共當局宣布設立「北京證劵交易所」,這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後,中國第三個證劵交易所。
習近平9月2號晚間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視頻致辭時宣布這項措施,大陸證監會隨後證實,為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是資本市場更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內在需要。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他說的在新三板的基礎之上,搞了這個給小企業的一個投資渠道,實際上你可以去了解一下新三板有幾個企業在那真正拿到這個資本投資的,沒幾個,花了很多的錢,最後沒有幾個能做的。」
2012年9月註冊成立的「新三板」,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中國第3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也是中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歷史上總共有666家企業退市,其中2017年度已經有573家新三板企業終止掛牌,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習近平想親自做些事都很難成功,都缺少足夠的條件。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如果真的是要發展重點業務的話,他完全可以把上海、深圳真正做大,跟外面的東京、香港、新加坡來競爭,應該這樣來做,而不在北京另外再搞一個。從雄安特區、從海南島自由貿易區、從深圳要發展金融中心等等這三件事來看起來,都沒有成功。所以現在要搞一個證券市場,以中小企業為主,估計很難做的起來。」
吳嘉隆認為,中小企業市場交易量小,流動性差,一般會選擇到大市場掛牌。
吳嘉隆:「你現在在北京搞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這個證券市場,請問你如果是中小企業,你會選擇北京嗎?中小企業去大市場掛牌,比較容易有能見度,比較有周轉性、流動性。你如果專門搞一個東中小企業為主的證券市場,那先必須去推動、去研究、去詢問,投資人要去找資料,去觀察,才會去購買,所以它不容易辦起來。」
外界認為,中小企業股本低,股價易受操縱,未來北交所個股有可能成為投機性較高的族群。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表示,「北京證劵交易所」只是中共又一個割韭菜的地方。
李恆青:「今天想出一招來,明天又想出一招來,把你手裡頭有的錢都騙出來,然後來增加它所謂內循環的資金,拿來消費。你看看現在中國的這兩個交易所,上交所和這個深交所,那是什麼地方?那就是割韭菜的地方,韭菜地。所以最後為什麼它的股市一直是有那麼多人在做莊,然後那些權貴們在那裡割韭菜,真正那些股民,有哪一個說是真正在這裡賺了很多錢的。」
吳嘉隆認為,「北京證劵交易所」背後似乎有權力鬥爭的影子。
吳嘉隆:「第一保證地域平衡,就是北方的一些工業可能就近在北京上市,這是第一點;第二,地域平衡的背後就是避免經濟、金融、科技、貿易大部分都往南方集中、靠攏。第三,就是這些原來經濟、金融、貿易、科技這些在華南地區的,容易受到江派的掌握。所以它這裡面就有黨內權力鬥爭、黨內權力再平衡的考慮因素在裡面。」
路透報導,過去三年以來,中美關係動盪,美國方面懷疑中國公司背後的政治干預,因此SEC推出多項政策加強監管中概股,而中國方面也不希望中國新創往美國上市。
李恆青:「他說因為中國的一些公司到美國來了以後,坑苦了美國的投資者,所以他一定要為他的客戶負責任,要建立高門檻,要把那些造假的、那些不好的那些中國公司,一定要把它隔離在美國的股票市場之外,你可以想像。所以現在你習近平如果讓這些公司回去,正好主動脫勾。」
「北京證劵交易所」 是否真的可以吸引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迴流,有待觀察,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比較擔心新一輪割韭菜的行動或許已經開始。
採訪/駱亞 編輯/黃億美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