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05日訊】「學習身帶手、胯帶腿我花了幾年的時間,一開始很難,因為我很習慣經常用我的手臂。但我意識到不是只用我的手臂或腿,我要用我的心。這件事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第九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青年男子組複賽選手黃瑞輪(Aaron Huynh)說。
黃瑞輪表演的劇目是《忠魂壯志》,表現中國歷史上驃騎將軍這些人物的忠魂壯志。這次參賽,他感覺最大的變化是「不緊張」了,不像以前那樣「感覺那麼難、不確定應該做什麼」,「舞蹈動作也沒那麼僵硬,對很多事有了更好的理解」。他說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現年24歲的黃瑞輪學舞已經10年,掌握「身帶手、胯帶腿」的要領,給他帶來技藝上的突破。
「身帶手意味著你的身體先動,然後是你的手臂。所以不是只用手臂上下移動,而是先用身體發力。這樣你可以延展動作。胯帶腿是從腰部以下,你的腿從這裡開始,這可以讓你的腿看起來更長。」黃瑞輪說,這些說起來容易,實踐中改變自己習慣使用手臂的想法,卻是一個艱鉅的過程。
「不是只用我的手臂,或者我的腿,我用我的心。」黃瑞輪說,通過這件事,對他有很大幫助,不僅僅是因為「身帶手、胯帶腿」可以放長他的動作,還因為如此,他發現做動作不難了,反而更容易、更順暢。「因為一旦你使用了你的身體,你就不會卡住,或者使用錯誤的肌肉。」
黃瑞輪在澳大利亞長大,在家也說英語,並沒有太多接觸中國文化。來到「飛天藝術學院」後才開始系統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他說「很值得」。
因為要跳好中國古典舞,「不只是掌握基本的表面運動和動作,想要扮演這些角色,你需要深入了解角色性格及其經歷。否則,你表現出憤怒,那隻會是憤怒,是一維的,你不會有憤怒和悲傷夾雜的那種多維的角色。」
不懂得這些文化,沒有對角色的知識或經驗,就無法塑造角色。黃瑞輪說,這就是為什麼當一個有內涵的人對角色進行了充分研究時,「你會覺得實際上是那個人在舞台上,而不是演員,你真的相信他就是那個人。」
「他們不僅教你跳舞,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也讓我知道如何生活的更有意義。」黃瑞輪說,在他遇到很多困難想要放棄,而最終仍然堅持下來的原因,也是他最喜歡中國古典舞的部分,那就是復活傳統文化的使命,中國古典舞本身就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
「向世界展示什麼是中國文化。不是為了我們個人,而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示。」黃瑞輪說,他看到網上神韻觀眾的評論,為他們的節目而深受感動,他希望有一天能在中國表演,讓中國人看到、體驗自己的文化。
「為了做到這一點,付出一切努力是值得的。」他說。
(特約記者蔡溶報導/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