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中共武統犯台突降調 背後隱匿多重敘事

2021年10月11日時政評論
今年雙十日為中華民國110周年紀念日,台灣舉行歌舞、軍備、車隊遊行等隆重國慶大典,蔡英文發表主題談話表示,台灣將堅守民主自由防線,維護區域和平,不冒進,但也不會退讓主權。
另據台灣自由時報原引中華民國國防部消息,雙十日上午7時31分,中共軍機再次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高度3500公尺。這是中共10月1-5日150架次軍機擾台後的再次侵犯台灣空域。從台灣國防部提供的圖片來看,目前僅一架次。雙十日台灣國慶,共機低調擾台,被軍事發燒友譏諷,「是閱兵跑錯邊,還是來慶祝的?」
此前一天,習近平發表對台講話,高調彰顯中共統一台灣的決心,但卻降低武統犯台音調。中共黨媒新華社在報導時甚至可以將「台海局勢複雜嚴峻」的詞句都忽略掉,僅重複「九二共識」和打擊台獨的陳詞濫調。外界解讀中共在雙十日前夕明顯為武力攻台降溫,並借辛亥革命的共和精神打統戰牌。
短短數日,中共統台的溫控措施反差巨大,讓外界大跌眼鏡,從高密度武力騷擾,製造戰爭一觸即發緊張態勢,到向全世界大談和平統一,避諱「武統」論調,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中共的話是否可信?梳理一下,背後隱匿五重敘事。

1.蘇黎世會談虛多於實 中美冷戰難逆轉

10月6日,中美蘇黎世線下會晤,中共黨媒全面製造中美關係回暖的論調,並將破冰局面指向美國服軟,稱會中美緊張關係的「氣氛變了」、「局勢在變!」。
實際上,沙利文和楊潔篪的會面,和美中3月阿拉斯加會談、7月天津會談對比,服軟的是中共,因為中共收斂了前兩次戰狼的作派,三次會談地點,前兩次中共一次客場一次主場都以蠻橫和傲慢的態勢給世界以笑柄,第三次在第三方,中共反而低調了很多。
中共蘇黎世會談沒有耍潑,原因在於9月10日拜登主動和習近平通電話、釋放孟晚舟、布林肯國殤日向中共問候和戴琪關於貿易關係 「再掛鉤」、謀求「持久共存」的談話,這四個方面,讓中共判斷,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在向中共示好,所以蘇黎世會談進一步握手言和,並定下了兩國元首視頻會談的約定。
那麼美國是在向中共無條件服軟嗎?無疑中共是過度解讀了。中共並沒有理性和客觀看待中美關係嬗變,已經完全不是基辛格時代了,綏靖政策一去不復返。拜登政府對中政策是壓在「全面戰略性競爭」這個重心上,「合作」與「對抗」是調節閥,為「競爭」服務,這一政策預期結果是「全方位勝出中共」。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當「對抗」過度時,美方會主動出面管控,避免進一步衝突,其核心自然也是美國利益先導。
2021年,拜登政府通過了《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內含《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和《應對中國挑戰法案》等六項維護美國國防、科技、外交、科技、商業、金融及關鍵產業等方面的戰略發展方案。一攬子方案的背景語言幾乎都是以預防和遏制中共擴張與威脅作為基調。
在國防和外交實務方面,美國結束在帝國墳場阿富汗的牽制,將力量投射到印太區域安全上,並與不同區域打造了多個禦敵防共的戰略夥伴聯盟,維護美國在全球軍事的霸主地位。
在對中貿易「合作」方面,美國並不是無條件的,謹慎多於盲目,戴琪和劉鶴的二度通話,傳達建立與北京「負責任」的貿易關係,重申美國將奉行最符合美國民生利益的對中貿易政策。言外之意,美國對中共的非市場經濟模式操作並不會一味遷就,在懲罰性關稅消除上也不會無差別對待。
美國對中戰略競爭策略,說到底就是一種有限接觸的新冷戰策略,並非全面接觸也並非不接觸,而接觸的目標和手段也不是中共所希冀的互利互惠,相向而行,而是圍繞美國決定性競爭勝利戰略的戰術性接觸。
中美新冷戰已難逆轉,豈能是一個蘇黎世會談就能翻轉的,這一點,中共心知肚明,文宣鼓譟之後,驕橫散去,膽怯湧上心頭。

2.美台軍事交互 清晰戰略呼之欲出

美《華爾街日報》10月7日報導,美軍祕密駐台協訓已至少一年,美國「五角大樓」一份定期更新的文件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美軍仍有23名陸戰隊員、2名海軍、5名空軍常駐台灣。
消息一經放出,引起媒體廣泛關注。次日,英國《經濟學人》進一步表示,每年約有3500至4000名五角大樓官員訪台。各大媒體同時指出,美軍駐台早已不是祕密,相信中共方面也已經掌握消息多年,此時曝光意義不一般,包含多重寓意。
首先是嚇阻中共不要輕舉妄動,不要試圖破壞台海穩定;其次,美國借媒體將美軍駐台協防顯影,宣示美台關係緊密,台海地緣政治情勢對美的重要不言而喻;再次,作為中共150架次軍機擾台的強勢回應。
美國之音報導,10月7日,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舉辦的「防務論壇」視訊會上,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蒂利斯和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貝拉眾議員,都呼籲拜登政府改變美對台模糊策略為清晰戰略,稱這將對中共武統企圖能起到「鎮靜效果」。
《華爾街日報》10月8日報導,「美國中情局(CIA)局長週四表示,他正在機構內部建立一個專注於中國的重要組織,擴大和協調情報收集工作,以應對美國高官所說的來自北京的多方位威脅。據稱,CIA近年來很難在中國境內招募和管理特工。」
CIA將中共視為「21世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威脅」,引發中共高度神經緊張,秦剛疾呼兩國應避免誤判和衝突,指責美方內卷,以此掩蓋中共內虛。

3.歐盟美國攜手抗共 日本新內閣對中強硬

中共在台海的武力攻伐,引起世界多級向友台抗共模式聚攏。
據路透社消息,10月6日,歐洲議會全會以550票贊成、83票反對、55票棄權,高票通過「展望歐盟—美國關係」(The future of EU-US relations)決議。該決議強調歐盟必須與美國就保護中國少數民族人權、降低南海、東海、香港及台灣海峽緊張情勢等議題尋求共識及合作的可能。
隨著北京政權在尖閣諸島和台海的挑釁,日本國內反共情勢漸漲。岸田文雄當選後,最先和拜登通電話,然後是莫裡森,其次是普京與習近平。岸田強調日美關係是日本外交的核心,在談及日中關係時,岸田指出應該堅持就要堅持,在敦促中國採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同時,在共同面對的問題上繼續對話與合作。岸田支持與具有普世價值的國家合作,支持台灣加入CPTPP,而對中共加入該協議表示疑慮。
台灣中央社報導,10月9日,捷克大選結果顯示,共產黨和偏左的捷克社會民主黨均未能跨國5%的得票門檻。
在要不要共產黨和排共議題上,全球同路人越來越多,中共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4.緩衝國內持續擴張的政經壓力

國內十一期間除了打虎在路上以外,突顯內鬥升溫以外,曾寶寶的花樣年借債券違約事件幾乎要站在台前與習對抗,搏殺公開化。而江派背景的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對傅政華被拿下的表態,足足遲了一週,內鬥火藥味甚濃。
媒體人羅昌平因一句「沙雕連」,被扣侮辱英烈罪名遭中共抓捕,這是繼今年2月網絡大V蠟筆小球仇子明,被貼同款罪名標籤以來的第二起包裝穢史封口罪。中共時下內外交困,岌岌可危,只能靠捍衛謊言、打擊真相苟延殘喘。同時,中紀委近年來權力邊界在隱性延展,除了打虎外,在打擊資本市場、收拾飯圈文化、收緊網絡言論上不斷威權發聲,搶占文宣高地,倒逼輿論靠左就範。
10月8日,中共文化旅遊部發布「十一」黃金週消費數據,國內遊出遊5.15 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1.5%,恢復至疫前2019年同期70.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890.6億元,同比-4.7%,恢復至疫前2019年同期的59.9%。中共將這種經濟不景氣說成是受「就地過節」影響,本地消費、周邊消費等受到偏愛。
各地限電、山西洪災輪番上演,中共敗象頻現,卻不顧民生,百餘架軍機數日花掉約上億美金,所耗燃油可供55萬戶居民一日用電,受到國內外一致譴責,在巨大壓力面前,不得不將武統論調暫時收斂。

5.中共撒謊成性承諾不可信

末日的中共不思悔改,卻高調紀念起辛亥革命110周年來,實為渾水摸魚,為自己尋找合法性,擠壓台灣國際空間,動搖中華民國的法統地位。
可笑的是,中共大外宣將辛亥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做對比,偽善宣稱辛亥革命超越法國大革命,以此彰顯中共繼承了辛亥革命共和、民主和多民族融合的遺願,是為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共。
法國大革命沒有直接誕生中共,此時自然不受中共待見。而辛亥革命推翻專制建立共和及其後的國民革命御辱抗日八年的革命成果,被中共和毛澤東竊取了,從而做大了今天的中共。
中共不等於中國,中共威權獨裁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目標大相逕庭。國軍參謀總長陳誠曾解讀孫中山「容共」不是容納共產主義,更不是允許共產黨加入國民黨。因為當時李大釗等共產黨徒提出加入國民黨時,是說一個一個加入的,而不是把一個團體加入國民黨。
陳誠說,「以國父之寬容大度,對於『人』是不曾有所歧視的。至於一經作了共產黨,便不復再有人性,這豈是國父當初始料之所能及?」「共產黨徒以個人名義加入本黨之後,立即展開挑撥離間的分化作用,於是乃有『左派』、『右派』、『中派』等等名稱出現。在『革命的向左轉』的口號之下,共產黨在本黨陣營中已隱然露出他們的本來面目。」吳稚暉先生批評共黨「好話說盡,壞事做完。」
中共言而無信,承諾給人民的民主、自由、土地和財富,至今一樣也沒有兌現。把侵韓戰爭說成是抗美援朝,同一時期的鎮反運動中,多名辛亥革命元勛慘遭殺害。承諾在南海不搞軍事擴展,轉臉就建立軍事化人造島礁,承諾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半數不到就在全世界面前公然撕毀承諾。如今,打著紀念辛亥革命100年的旗號,避說武統台灣,大談和平統一。不是它不想武統,而是它目前自身難保,無暇無力武統。
百足之蟲,僵而不死,世界已越來越警惕中共,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的幾天,我們重讀國父孫中山訓言,仍有所感悟:對於『人』是不曾有所歧視的。中共壞,但不是所有體制內的人都壞,與中共割席,就能走向沒有中共的未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