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公報洩習近平下一步動向

2021年11月12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13日訊】中共六中全會發布公報,正式通過黨史上第3份歷史決議,將習近平確立為比肩毛鄧的地位。該公報基本確認了早前媒體熱議的毛鄧習「三段論」,並暴露出習近平下一步的動向。
11月11日閉幕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所謂《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並決定於2022年下半年召開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中共二十大將確定中共下一屆領導班子,其中包括習近平是否連任。

六中全會決議兩大看點

習近平主導通過的這份決議,最大看點有兩個。
其一,與1945年毛澤東清洗黨內對手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1981年鄧小平糾正毛澤東文革路線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不同,習近平主導的歷史決議完全沒有否定他的任何一位前任、包括其死對頭江澤民,通篇都是對中共及歷屆黨魁的稱頌。
其二,習主導的這份決議,將習近平的歷史地位提升至不輸毛澤東,至少超越鄧江胡的高度。
與之前流傳的三段論略有不同,習主導的決議將黨史劃分為四個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江、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
公報對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予以肯定,並讓毛獨占兩個黨的歷史時期;而且,隻字未提例如文化大革命和「六四」大屠殺等他們的任何過錯或爭議。
不過,公報的絕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歌頌習的功績,並使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等表述,暗示了習近平超越歷屆前任的歷史性成就和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六中全會公報全文提及毛澤東7次,鄧小平5次,江、胡各一次;而習近平的名字出現了17次。
另外,公報對國際形勢和港澳台問題著墨甚少,其中主要是稱頌中共的治港成績。

決議洩露習近平下一步動向:攘外還是安內

90年前,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毛澤東在奪取中國政權的過程中,最怕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如今,習近平面臨類似的難題。
習的困境體現在六中全會公報中的文字並不多,主要就一句:一年來「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極為繁重艱巨」。
但實際,國際上,從戰狼外交、「一帶一路」惡評如潮,到美英澳組建圍堵中共的新印太聯盟「AUKUS」;在國內,從可能激發社會動盪的房企債務危機、停電危機和失業浪潮,到暗藏生死搏殺的黨內激鬥,習近平已深陷危局。
是首先解決內憂,還是外患?六中全會公報透露了習的下一步動向。
1931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聲明中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主張剿滅共產黨的武裝分裂叛亂,從而集中全國之力抗擊日本侵略。但在政治對手和國內輿論的掣肘下,蔣未竟全功。毛澤東趁侵華日軍極大消弱抗日主力國民黨軍隊之際,最終奪取了政權。

習近平最大的內憂:政治鬥爭

對習近平而言,六中全會召開當天的黨媒頭版評論,影射了他最大的內憂。
11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評論稱,黨在新形勢下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並引述習近平話語指稱,「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反腐沒有「鐵帽子王」。
儘管六中全會公報對習歌功頌德,但即將執政10年的習近平,任期內唯一亮眼的政績只有一個,即他和昔日親密戰友王岐山發動的反腐敗運動。
習在2012年底發起的反腐敗鬥爭中,公開查處了包括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蘇榮、楊晶等1名正國級、6名副國級、2名軍委委員級、數十名正部級、數百名副部級高官。
其中,絕大多數落馬官員被認為隸屬於習最大的政治對手江澤民派系。在中共體制內,正國級和副國級官員並稱為「黨和國家領導人」。
2015年初中紀委和黨媒曾發文怒批「鐵帽子王」,一度被外界視為,習近平將拿下江澤民和曾慶紅這兩個最大的對手和貪腐官員最大的後台。但其後並無下文。
2018年3月,習近平修改中共憲法,取消了對自己連任的限制。此舉被外界視為習近平與江澤民派系達成妥協。
自那時起,習的反腐鬥爭再未觸動任何一名「黨和國家領導人」。不過,海內外頻傳習近平遭政敵刺殺的消息。
2020年、2021年,中共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以及曾經擔任公安部副部長的傅政華先後突然落馬。兩人都被視為是江派的刀把子,參與鎮壓法輪功和其它人權迫害;投靠習近平後,繼續獲重用。
孫力軍被習當局通報的罪名包括「政治野心極度膨脹」等罕見用語,被解讀為曾經參與反對習近平的政治鬥爭,甚至是政變。
在2021年10月傅政華落馬前後,習當局又披露了江蘇省政法委書記王立科、重慶市公安局長鄧恢林等其他落馬政法官員與孫力軍「搞團團伙伙」的部分內情,其中對王立科的表述是「從未對黨忠誠老實」。
同時期,陸媒「網易新聞網」引述中共內部《早會通報》稱,江蘇省公安廳刑警總隊長羅文進與鄧恢林等人策劃暗殺「國家主要領導人」。中紀委同年9月也發文表示,這些政法官員「還想謀取更大的政治權力」。
中共透過朝野輿論釋放出的這些訊息,被外界解讀為,習近平將與江派生死搏殺的黨內鬥爭半公開化。

最具誘惑力的外部挑戰:台灣問題

儘管中共面臨國際上的各類嚴峻挑戰,但對習近平而言,其中能夠變現為歷史功績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統一台灣的「大業」。
2021年10月9日,習近平在中華民國國慶日「雙十節」前夕宣稱,完成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習在當天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說「堅持和平統一」,但依然未放棄對台用武。
外界通常認爲,真正阻擋中共武統台灣的障礙是美國政府的態度。兩者近期已經在政治、外交甚至軍事上展開了激烈的非直接對抗。
2021年10月初的四天內,中共派出149架次軍機擾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隨即敦促北京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
10月11日,解放軍發布搶灘登陸實戰演練視頻。10月14日至15日,加拿大軍艦與美國軍艦聯合穿越了台灣海峽。
10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電視節目中承諾防衛台灣,白宮隨後澄清說,美國的對台政策並未改變。
不過,10月27日,拜登向包括中共總理李克強在內的亞太18國領導人,重申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並表示關切中共的「脅迫」行為。
與此同時,中共也加大了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練的頻率,並透過試鳴防空警報、發放戰備應急包等展開輿論宣傳,將備戰行為和緊張態勢擴大到民間。

分析:六中全會後習近平的首要目標

六中全會之後,二十大之前,習近平的首要目標是拿下虎視眈眈的黨內敵手,還是優先解決外部挑戰,甚至完成比肩毛澤東的統一大業?
台灣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李酉潭認為,習近平最優先的目標是內部鬥爭。與不少分析人士的看法不同,他認為,「習近平都不一定能連任。所以在二十大之前,他的首要目標是政治鬥爭。」
李酉潭說,「中共的內部和外部挑戰已經結合在一起。從中美貿易戰到打壓香港人權,再到疫情擴散全球引發與國際社會的衝突,還有國內破壞環境來發展經濟等等,內外交迫之下,中共的未來不會是坦途。」
他認為,「內政外交聯動之下,隨時可能激發共產黨內部的權力鬥爭。對習近平而言,政治鬥爭遠遠大過經濟,大過民生,也超過外部的挑戰。因為中共政權的實質就是暴力加謊言,無論六中全會上怎麼說,中共二十大前,政治鬥爭還是暗潮洶湧。」
李酉潭表示,習近平在壓力下可能採取鄧小平模式,「就是他有可能採取垂簾聽政的模式,讓出總書記等位置,自己保留軍委主席,退居幕後掌控權力。」
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顏建發也不看好中共政權的未來。他相信習近平在六中全會後面臨內外挑戰,「他雖然沒有否認前任,但把前任的人馬都打下來了」。
他表示,習的很多做法讓人難以理解,「他停發中國護照,限制中國人出去。還有對房地產、文化教育、娛樂事業一刀切等等。這樣拖到明年底,中國整個經濟和社會的形勢會很低落,肯定拉不回來了。」
顏建發認為,在外部挑戰中,習近平最看重與美國的關係,「不過中共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它面對的不是一個美國,而是整個國際社會。」
不過,旅澳法學家袁紅冰曾對大紀元表示,他認為台海戰爭一觸即發。袁紅冰說,中共六中全會確定習近平「毛澤東第二」的黨內地位,習近平才有安全感,他才能以這樣的地位發動台海作戰。
時事評論員唐敖則認為,「六中全會公報顯示,習近平為謀求連任再次與對手妥協,其勢仍岌岌可危。」
他分析說,六中全會前,江派頭目曾慶紅侄女曾寶寶的花樣年陷入債務危機,江派大員中共前常委張高麗遭網球名將彭帥指控性侵,「這些明顯是習在敲打對手。然而公報肯定了江澤民的成績和地位,這說明習最終與江派妥協,使用的是軟硬兼施的手段。」
唐敖認為,「習近平在六中全會上為自己樹立的地位越高,統一大業對他的誘惑力就越大。」「唯一的問題是,過往教訓讓習清楚江派的妥協並不可信,所以他當前的首要目標應該是解決內鬥、謀求連任。」
但他表示,中共近期針對台灣的軍事脅迫和內部宣傳等高調行為,雖然並不符合制敵機先的戰爭規律,並被外界視為是習近平尋求連任、展示強硬形象的政治秀,「但客觀上看,這些行為本身並未降低其原本的意義,那就是為武力攻台做準備」。
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只有一處提到台灣問題,用語是「堅決反對『台獨』」。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