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歐盟啟動「全球門戶」 對抗一帶一路

2021年12月02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2月03日訊】12月1號,歐盟宣布啟動「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全球投資戰略計劃,抗衡中共一帶一路。「全球門戶」強調基於價值觀和道德方法,和北京作風不同。歐盟也將在「公平和有利的條件下」提供資金,避免讓第三國政府面臨債務問題。
12月1號,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布魯塞爾的專員委員會開幕式上敲響鐘聲,正式宣告,「全球門戶」計劃將持續投資3000億歐元,主要促進數字、能源和交通領域的智能、清潔和安全鏈接,並加強全球的衛生、教育和研究系統。
根據「全球門戶」計劃最終草案,歐盟未來將協助開發中國家興建鐵路、道路、電網、光纖等基礎建設,並將在公平和優惠的條件下提供融資,避免讓第三國政府面臨債務問題。同時,該草案亦強調,「合作夥伴必須遵守維護人權、社會和勞工權益等高標準法規,並尊重包含智慧財產權在內的各項國際規範。」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這個『全球門戶』,事實上我們也知道歐盟是以民主價值為出發點,同時看中的是這個人權和共同共融的這個議題。所以我們也可以知道,這個計劃其實也是歐盟希望透過對其它國家的這個幫助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能夠更加提升的一個計劃。」
外界認為,「全球門戶」主要與中共的一帶一路競爭。BBC報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跨大西洋高級研究員安德魯·斯莫爾(Andrew Small)表示,這一背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一帶一路,『全球門戶』就不會存在。」
總體經濟學家者吳嘉隆:「連德國都覺得要覺醒了,以前對中國市場的期待太過天真了。現在中國的出口帳面上還不錯,原因是因為疫情之下,美國、歐洲有很多訂單就轉單到中國來,然後中國這個接了很多訂單,這個出口貿易順差還不錯,但是其實這個是算是迴光返照。疫情一好以後,這些單子就回流了。」
中共一帶一路已經造成許多開發中國家陷入「債務陷阱外交」。評論認為,目前民主國家傾向於用集體方式來共同解決問題。
董思齊:「許多國家過去在接受中國的資助之後,去發展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但是都遇到了一些瓶頸和困難,歐盟那當然也是看到了。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夠把歐盟所有國,希望能夠推動的價值理念,能夠推到世界其他國家,來解決現在面臨著這個全球疫情的問題。同時也是展望疫後全球這個疫情狀況之下,要如何去進行進一步的經濟發展。 」
學者表示,中共宣稱已經解決貧困問題,準備邁向全面富裕,但實際上還遺留很多問題。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而且更重要一點是,它原本宣稱能夠給世界的幫助,但是現在看起來中國自己也是有發展上的問題和瓶頸。那同時對於其它國家的幫助也沒有這麼的具體的幫助。」
吳嘉隆:「現在中國的問題最主要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原來出口帶動的經濟增長,能不能因為出口的問題,而轉成能夠那靠內需來帶動,這個部分做不到。現在方方面面習近平在趕快補那個錢袋子的不足,錢袋子不行,怎麼打仗呢?對不對?怎麼去非洲搞什麼建設?」
另外,12月1號開始,包括歐盟在內的32個國家取消中國出口產品最惠國待遇,也就是說,從中國出口的商品從此不能享受關稅優惠。儘管中共當局對內宣傳,中國以優異成績從「普惠制」畢業,取消關稅優惠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不過,學者認為,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已經消失。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