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28日訊】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日全食預示大事的記載。而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觀天象而知地事,認為日食是一種不祥之兆,老百姓看到日全食都會驚慌失恐。
日全食發生災難的概率
中國人對日食的科學解釋為陰侵陽,在中國古代,很早就知道視為「陰」的月亮,遮蔽了視為「陽」的太陽,而造成日食現象。古時有「月盈則食」的說法,意指月食現象發生都是在滿月之時。據史料統計,在日食集中出現的年代發生動亂和戰爭的概率為95%,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的概率為95%以上。
在近代,日全食和日環食集中在中國發生的年代有四個,期間都有大的災難:1848-1857(日食三次,太平天國、英法入侵、大洪水、大地震、大蝗災),1869-1875(日食四次,大洪水、大旱災、大瘟疫、大地震),1936-1943(日食三次,抗日戰爭、大蝗災、大飢荒),1965-1968(日食三次,文化大革命、多次大地震)。
如1842年7月8日日全食,出現了鴉片戰爭(1840-1842);1875年4月6日日全食則出現長江特大洪水的,還有刑台大地震、長江、黃河特大洪水、中越戰爭以及各種大瘟疫、大災難等等……
古人為什麼會忌諱日全食
《後漢書志第十八》中講到:「日蝕說曰:『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像。君道有虧,為陰所乘,故蝕。蝕者,陽不克也。』」,意思是說日全食與帝王人君有關,是「君道有虧」而造成的。還解釋道:「管子曰:『日掌陽,……陽為德,……是故日蝕,則失德之國惡之……』」,那麼日全食的發生與失德有關。
《晉書天文志》中則說:「日蝕,陰侵陽,臣掩君之像,有亡國。」
唐李淳風《乙巳佔》亦雲:「日蝕,必有亡國死君之災。」
看來,這才是古人為什麼會忌諱日全食的出現,原來它的發生會導致亡國亡君,難怪古代的君王會因此下「罪已詔」,修其德,大赦天下,以避災禍。
《後漢書孝桓帝紀》記載了在漢桓帝建和三年五月發生日蝕時,桓帝即下詔雲:「日食毀缺,陽光晦暗,朕祗懼潛思,匪遑啟處。「並令因罪被發配邊疆的人員「悉歸本郡」,以示「修德」。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李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