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11日訊】「瀕死體驗」是現代醫學的難題和未解之迷。這個「瀕死體驗」使人們認識到對生命的認識是多麼的有限之餘,也使人們窺探到一絲「元神不滅」的奧妙。
傑尼.史密斯曾經死過一次,這是她終身難忘的經歷,事過境遷,即使過了近乎五十個年頭,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在生第二個孩子時,她的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我感覺到有什麼東西離開了身體。我看不見,因為我被一層薄霧包裹。但我從未失去過知覺。站在霧裡,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然而一種混雜著歡喜與感激的強烈感覺告訴我,我仍然活著。」
在霧氣漸散後,有一道亮光出現在她的身邊並包覆了她的全身。「我與亮光溶為一體,彷彿回到嬰兒時期。我仍然記得那種愛與被呵護的感覺,它使我著迷。實際上我開始考慮在消散之前,我還能得到多少這樣的感受。」
在這個狀態中,出現了另一個生命與她進行對話,那個生命解答了她許多的疑問,例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但不允許她將更多的知識帶回去。隨後她在痛苦中醒來,發現醫生正在替她做心臟按摩。
史密斯的故事是「瀕死體驗」的經典範例。這類的體驗因人而異,他們傾向於分享其中的相同之處。普遍存在的體驗包括離體的感覺、看到或感到被光芒包覆、強烈的情感、見到已故的親人或接觸高級生命以及回顧自己的一生。
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病醫生布魯斯.格雷森將他的研究成果整理後並得出結論,大約百分之九到十八的瀕死者都經歷過「瀕死體驗」。儘管大多數的體驗令人愉快,也確實有一些人經歷了恐懼或不悅的事情。
醫生們常將瀕死體驗視為藥物引發的幻像。但格雷森不這麼認為,因為相比於心臟病突發或遭遇意外事故,人在用藥、醉酒或高燒時的體驗沒有那麼複雜。有些專家認為臨死時的缺氧狀態會導致幻覺,以及體內釋放腦內嗎啡以對抗死亡的恐懼感,由此造成瀕死體驗。而格雷森則說,缺氧造成的幻想通常是扭曲的,而單一的化學物質並不能證明其為主因。
在2000年2月5日的《柳葉刀》期刊上,格雷森報告,經過他研究的134例瀕死者中有96人都經歷了瀕死體驗。所有人都經過標準化的檢查以測定其意識分離的頻率。研究人員發現瀕死體驗與意識分離的感覺相關,而非精神紊亂。
那些經過瀕死體驗後倖存的人幾乎毫無例外地宣稱他們的世界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有來世的信心大增,更加關心別人,對物質的佔有慾減少。《死亡之旅》和《挺進歐美加》的作者肯尼斯.凌根據大量記錄證明倖存者對死亡的恐懼大幅的減少。凌說瀕死體驗的越深,存活後的生活改變越大。但同時反效果也可能存在。
菲利斯.愛德懷特已經出版了幾本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她說,大部分經歷了瀕死體驗的人會有一段情緒低落期。在她的新著《瀕死體驗之完全傻瓜指南》一書中,她寫到「或者他們認為自己瘋了,無法理解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他們感覺有點失落。」幸運的是,這段情緒低落期通常很短暫。愛德懷特還記錄了生理學方面的改變,例如血壓降低、過敏性增強、對聲光敏感以及對藥物和其它化學物質的耐性降低。
傑尼.史密斯說她的瀕死體驗使她更相信神靈,然而同時使她進一步遠離教堂。「我的牧師顯而易見對此不甚舒服。他一點都不願意就此事進行討論。」從此以後,她發現自己被各種各樣的精神團體所吸引,包括精神療法。史密斯說「我的瀕死體驗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但並未影響我的日常生活。以前我是個快樂的人,現在仍然如是。但我知道了人類遠遠超出我們現在所瞭解的。」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李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