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烏俄戰爭除了改變世界軍事版圖之外,美國全球化進程中建立的金融霸權、科技霸權這次亦顯示了巨大的威力。2月26日,美國和歐盟、英國及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禁止俄羅斯的幾家主要銀行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採訪時聲稱,發動對俄制裁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唯一選擇。並稱他的目標是確保北約和歐盟保持一致。
制裁啟動幾天之後,世界發現這一制裁竟然成了「半是海水半火焰」的格局。
歐美對俄經濟制裁是把雙刃劍
通過制裁,美國等西方國家希望重塑世界能源、農產品供應鏈,孤立俄羅斯,讓俄羅斯經濟儘快陷入困境,嚴重削弱俄羅斯國力,最後讓普京陷入失敗,應該說,這算是部分達到目標了,俄羅斯目前正被經濟制裁的火焰上炙烤。俄國發動侵略戰爭前,大約70盧布換1美元,現在的匯率接近170盧布換1美元。但因為中、印、伊朗等國未參與制裁,特別是中國為俄羅斯開啟了人民幣結算這條通道,因此,關閉Swift這枚「經濟核彈」的震懾力最後成了一枚巨型炸彈。
但是這輪制裁與以往制裁小國不一樣,因為制裁對象是俄羅斯,儘管俄羅斯按GDP總量,與美的國實力差距異常巨大:2021 年,俄羅斯GDP總量為1.49萬億美元,連前十都未入;美國以16.9萬億美元仍居「領頭羊」之位,經濟規模約為俄羅斯的11倍。但在全球的原油以及天然氣市場中,俄羅斯占有重要地位,是最重要的供應來源之一,同時也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以及非OPEC產油國組成的「OPEC+」中占據重要位置。以下數據可證:2021年,俄羅斯貢獻了全球原油出口總量的35%、全球天然氣出口總量的25%,並且是近期『OPEC+』增產的主力。
在油氣能源供應方面,歐洲對俄羅斯有經年累月的依賴。僅就天然氣而言,歐盟27個成員國40%的需求依賴俄羅斯。因此,制裁俄羅斯的後果,遠非美國曾制裁過的幾十個小國的後果可以相比,比如美國曾對古巴、緬甸、克裡米亞地區、伊朗、伊拉克及黎巴嫩等國實行過或長或短的經濟制裁,美國本土幾乎感受不到損失。但俄羅斯不同,無論是與世界經濟聯繫的廣度與深度,還是歐美對其能源的依賴度,都非這些小國可以相比。這種聯繫是蘇聯解體之後的30年內建立的,也因此,要想將俄羅斯從全球主義的秩序中剔除出去,世界都將忍受格局變動帶來的損失。
對俄能源出口制裁與德國之痛
CNN稱,反過來,俄羅斯也需要歐洲的資金。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2021年的油氣收入約為9.1萬億盧布,按今年1月匯率換算作約1190億美元,占據了俄羅斯國家預算的36%。歐美基於「繼續購買俄羅斯的能源就是為普金提供戰爭資金」這一考慮,發起對俄羅斯全方位經濟制裁,儘管知道此舉將給歐洲的能源供應安全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也做了精神準備。就國家而言,德國是俄羅斯天然氣最大的客戶,比利時布勒哲爾國際經濟研究所(Bruegel)數據顯示,德國55%的天然氣進口、50%的煤炭進口和35%的石油進口都依賴從俄羅斯進口。由於德國實施綠能戰略多年,油價每年持續上升。2021年12月,德國物價同比上漲5.7%,接近9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能源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8.3%,這迫使政府承諾為較貧困家庭提供援助。自今年2月26日宣布制裁以後,幾天之內,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70%,最先坐不住的是德國政客們。
3月3日,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綠黨領導人)在柏林與德國工業界官員會晤後告訴記者,「我不會支持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的禁令, ……我甚至會公開反對它,因為這樣做會威脅到德國社會」 ,「可能給德國企業帶來價值高達200億歐元的損失」。
3月7日,社民黨籍的德國總理肖爾茨表示,「目前無其它途徑可確保歐洲的取暖、交通、電力供應和工業能源供應」,而確保能源供應「對於生存和公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 肖爾茨強調,數月來,德國聯邦政府及其在歐盟內外的合作夥伴已在全力開發俄羅斯能源的替代品,「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有意識地決定繼續與俄在能源供應方面的商務活動。
陷入這種糾結的還有不少國家。例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也明確反對俄羅斯發動的侵略烏克蘭戰爭。但他表示,這不應該對匈牙利和俄羅斯之間的能源交易產生影響。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是烏克蘭的盟友,俄烏開戰後,土耳其向烏克蘭提供作戰無人機,但同時也維繫與俄羅斯的關係,因為土耳其在旅遊業、小麥和能源供應上都嚴重依賴俄羅斯。
美國消費者受到制裁影響
美國這次對制裁俄羅斯幾乎沒有分歧,兩黨都同意。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她「完全贊成」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在3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很樂意每加侖多支付10美分的費用。」白宮新聞祕書普薩基3月4日告訴媒體記者,美國正在想辦法減少進口俄羅斯石油,同時確保維持全球原油供應穩定。但是幾天以後問題來了,每加侖汽油增加的是10美分的N倍。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的數據,3月7日,全美普通汽油均價觸及每加侖4.173美元,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該價格較前一週上漲15%,較前一個月上漲了21%。在油價最貴的加州,每加侖已經飆升到5.444美元。美國號稱「車輪上的國家」,或者「浮在汽油上的國家」,影響之大幾乎覆蓋全社會。
休斯頓Lipow Oil Associates( LLC)的總裁Andy Lipow援引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簡稱EIA)的數據稱,去年美國進口的石油和成品油約有8%(67.2萬桶/日)來自俄羅斯。其中,俄羅斯原油約占美國進口量的3%,約為20萬桶/日。不過,美國進口的原油大部分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拉丁美洲以及西非的小國向美國輸送的原油通常也超過俄羅斯。
面對能源價格在短短十多天內猛升之局,一向特別支持拜登政府的CNN連發數文:支持烏克蘭的代價正在上升。但堅持綠色能源政策的拜登政府此時想到的不是解除頁岩油開採的禁制,而是去與2019年斷交的委內瑞拉尋求石油供應。
全球主義者打造的全球化市場分裂成兩半
國際油價飆升,也帶動農機用油及化肥價格上漲,造成農作物生產成本抬升,這也將進一步推高全球食品價格。據專家稱,由於烏克蘭戰爭,世界正走向一場「災難性」的全球糧食危機,這將導致食品價格「人間地獄」。3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聲明警告說,烏克蘭衝突升級將在全球範圍內造成「 毀滅性」的經濟後果。除了衝突本身以外,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並對其他國家產生附帶影響。IMF認為,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飆升,加劇了全球在走出大流行之際正在經歷的通脹飆升。俄烏戰爭在開打,烏克蘭不少城市已經淪為廢墟,前方戰事激烈,拜登還以為制裁就能達到大敗普京的效果。其實,美歐對俄制越的最大效果是將西方跨國公司與西方各國政府努力建成的全球統一市場分裂成兩半,一個是拒絕俄羅斯的西方市場,另一個是保持與俄羅斯經濟聯繫的亞非拉美市場。制裁的海水確實讓俄羅斯嗆水難受,難以呼吸,但同時卻將本國的公民放在物價惡性上張的高通脹火焰上炙烤,更何況,美國的通脹已經高達7%,德國、英國等歐盟國家的情況也與美國類似。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