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釋放災難信號 股市大跌

2022年04月12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12日訊】中共要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釋放計劃經濟回歸的災難信號,引起市場緊張,中國股市大跌。有分析指,中共上一次統一市場是在1953年,之後的5年開始鬧大飢荒。這一次統一市場是2.0版,勢必會導致又一場人為災難。
中國股市對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消息反應激烈。4月11日股市收盤,滬指下跌2.61%,深證成指下跌3.67%,創業板指下跌4.2%、盤中更跌至2020年7月以來新低。
中國獨立學者榮劍在推特發表評論,股市大跌反映的是在現行政策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腳投票」。
中共中央4月10日發布所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官方宣稱這是「又一利好市場經濟發展的重磅意見」,但專家普遍認為,這個意見釋放了要退回毛澤東「計劃經濟時代」的災難信號。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對新唐人表示,當局這一舉措,有一種回到計劃經濟的感覺,這個最主要原因是,地方自主權大幅萎縮,然後都回到了中央的統一政策。當然地方在經濟方面的裁量權,就變得非常的非常的小。
旅美中國經濟學者秦鵬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計劃經濟早已被證明失敗了,「現在看起來因為人工智慧、大數據發展,這些人覺得自己又有這個本事(去控制市場)了」。
他認為,在中共極權體制下,人的缺陷,以及太多的政治因素,最後會使這個統一大市場成為一個笑話。
自媒體人「財經冷眼」表示,中共所謂的統一大市場就是要消滅市場,在全國實施無差別的計劃經濟,實行配給制,一切準則由「中央說了算」,中國重新回到吃「大鍋飯」的時代。
他表示,中共上一次統一市場是在1953年,之後的5年就開始大飢荒。這一次統一市場2.0版,很快就能實現60年前的統一票證,統一市場,全國一盤棋了。
「財經冷眼」認為,中共很可能通過「供銷社」把所有社會資源和渠道壟斷,同時加強對金融、傳媒、科技、民生以及初創企業的審查,走計劃經濟、共同富裕的道路,消滅民營企業。
「供銷社」是中共前黨魁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的產物,也被認為是物資匱乏的象徵。當時所有資源分配,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統一決定,人民則按照政府分配的物資生活。
「財經冷眼」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人流、物流、資金,全部是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市場價格、商品供給、配給渠道都要壟斷,這才是統一大市場的真正目的。」
他舉例說,上海的現狀就是大統一市場,把大家封起來,所有的物資由政府統一配給,最終導致物資短缺、大家餓肚子。
「 歷來政府就算再強大,你不可能滿足每個市場主體的需求,政府統一配給,沒有市場價格的信號,價格就失靈了, 最後導致市場的供應肯定是短缺」,他表示,「所以政府不是萬能的,中國(共)政府再強大也取代不了市場,你不能逆天而行。」
秦鵬也以上海疫情為例,指中共所謂的「統一大市場」理論非常脆弱。他說,上海蔬菜短缺,政府也在協調數據、協調大統一市場,協調誰缺什麼、怎麼分配。可是當局的分配機制一定是先照顧國企、相關單位,所以是靠不住的,「你不知道哪天一個政治腦袋進來就把整個事砸爛了」。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