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26日訊】在上海約35,000名韓國僑民,其中包括約2,000名留學生。在上海封城後,他們和其他人一樣陷入困境。一名韓國留學生向我們講述了她的經歷。
上海不少大學校園從3月13號就開始封鎖。根據上海復旦大學韓國學生會的調查結果,單獨住在校外的留學生中,估計約有170名正在挨餓。
李秀英就是其中一名,她在浦西的一個小區和人合租。
韓國留學生李秀英(化名):「4月5號才能收到物資。然後第一次發的那批物資裡也沒有什麽大米呀、牛奶呀,只有蔬菜,然後10個雞蛋。我跟中國人一起生活,就是合租。他們也要拿蔬菜和雞蛋嘛,所以我還是讓給他們。然後我拿了一個白菜。沒有油,也沒有其他的材料,所以我只在水裡煮,然後吃。」
李秀英原先有一些泡麵,在4月5號就吃完了,當天收到的白菜也只能支撐一兩天。她雖然參加了小區的團購,但是貨物遲遲送不過來。
李秀英:「說實話,我吃完了之後就沒吃飯。所以那段時間的時候,每天晚上好像都哭了,因為沒想到雖然有錢,但是也買不到,也出不了門。我當時認為,這麼好的大城市裡,也可以餓死。」
4月8號李秀英收到了第二批物資,是一包大米。12號的第三批物資,只有10顆雞蛋。第四批物資只有兩盒200毫升的牛奶。因此每天小區居民的團購,成為李秀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她說自己整天不停的看手機,一旦錯過團購,就可能沒東西吃。
還有一些韓國留學生住在學校宿捨,他們雖然不用餓肚子,但是很不自由。
李秀英:「在宿捨的話,學校提供食物,所以他們不會餓肚子,只是感到不太自由,然後很郁悶。並且他們和小區不一樣,淩晨兩點也敲門出來做核酸,隨時敲門:出來!雖然他在考試中或者是上課,他們不管了,就直接讓他們出來做核酸。這樣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更難受,對他們來說,不能吃飯的問題還小,然後他們的自由被侵害的感覺更嚴重一點。」
除了飢餓,在上海的韓國留學生的另外一個普遍感受是抑鬱。
李秀英:「孤獨感好像讓我抑鬱。但是也不能找我的家人,因為他們會很擔心。這次我周邊的韓國留學生好像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都會決定回國,留的人沒那麽多。」
這種抑鬱不僅來自於當局對城市的封鎖,同時也來自於當局對於言論的封鎖。
李秀英:「說坦白一點,在言論方面的管控太嚴。在群裡面不能說政府所采取措施的負面的東西,那這也讓我太郁悶。因為大家都有權利說政府做的怎麽樣,但是如果有人說政府做得不對,那就這氛圍太尷尬,然後就好像居民之間也不能太相信對方。」
李秀英看到,朋友在群聊裡對封控措施表示不滿後遭到封號,而小區附近超市的老闆偷偷接了居民訂單,也遭人舉報。
李秀英:「通過這件事情感到好像在這裡也沒有能相信的人。因為這麽小的問題也舉報,那如果批評政府的某一個部分,那肯定有人會舉報我,所以我也不敢說,也不敢對抗他們。」
最近在韓國政府的協調下,歷經重重關卡,4月15號和18號,兩批韓國留學生成功離開上海回到韓國。但是李秀英說自己還是想學好中文,因此選擇留在上海。她收到了一些在上海的韓國人自發幫助留學生團購的物資,希望靠這些能夠堅持到5月。
編輯/尚燕 採訪/易如 後製/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