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黨媒發李克強九千字講話釋何信號?

2022年05月16日時政評論
5月14日,中共黨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同時刊登了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文超過九千字。李克強4月25日借用廉政工作名義的長篇講話,黨媒時隔半個多月後忽然全文發表,實屬罕見。中共二十大之前的敏感時刻,黨媒釋放如此突兀的信號似乎表明,李克強在中共內部掌握了比以往更大的發言權。
黨媒對李克強的態度大變
5月14日的新華社網站,置頂大頭條是關於習近平在共青團大會上講話的評論員文章。李克強的講話放在了要聞焦點的頭條,發布時間是5月14日凌晨00:43:26。
新華社發布李克強半個多月前的講話,還註明了講話發生在4月25日,並不屬於及時報導,卻在半夜凌晨發表,應該是為了與《人民日報》採取協調一致的動作。當日凌晨印刷的《人民日報》好像釋放了更明顯的信號。
5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右側置頂報導,《習近平同克羅地亞總統米拉諾維奇就中科建交30周年互致賀電》,副標題是《李克強同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互致賀電》。
頭版右側第二條是關於習近平在共青團大會上講話的評論員文章。右側第三條只刊登了一個標題《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然後轉入第二版,幾乎用整版刊登了講話全文。
一般來說,李克強一年中大概在黨媒只有兩次能享受這樣的待遇,主要是每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和李克強在兩會記者會上的問答。李克強定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黨媒一般也會報導,但經常省略李克強的原話,更不會照搬講話全文。此次應該算明顯破例。
前一天的5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的六篇文章,前五篇清一色宣傳習近平,沒有李克強等人。5月14日的變化相當明顯,《人民日報》頭版的此類舉動,經常被視為中共高層內部權力結構發生變化的風向標。

黨媒有意與外媒呼應?

黨媒5月14日的出格舉動,令人馬上聯想到5月11日《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文章《李克強走出習近平陰影》。該文透露了中共高層的諸多內幕與不合。文章稱中國經濟正在掙扎,中共黨內對習近平政策的不滿不斷擴大,為李克強及其支持者創造了機會,力促習近平回調部分政策。文章還提到李克強在試圖影響未來的總理接任人選,並認為在2021年之前,李克強在官媒上「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文章表示,接近決策層的人士說,李克強得到了一些官員的支持。今年夏天,中共現任和前任領導人北戴河開會時將決定二十大政治局常委名單。習近平支持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是下一任總理候選人,但應對上海疫情的處理受到黨內一些人的批評。李克強支持的候選人包括汪洋、胡春華,他們都曾在共青團任職。
在各界人士對該文眾說紛紜之際,中共黨媒很快刊登了李克強的講話,好像在及時迎合外媒的說法。《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是否可能也是中共內部有意提前透露?若果真如此,中共內外造勢的舉動就的確不尋常了。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刊登李克強半個多月前的講話,應該經過中宣部副部長或部長的批准,甚至是主管宣傳的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直接干預。不知這是否表明,政治局常委內部可能發生了外界不得而知的重大變化。

李克強的講話說了什麼?

黨媒刊登的李克強講話,一開頭就稱,「總結2021年和近年來政府係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部署今年重點任務」。
顯然,這篇超過九千字的講話不是李克強的即席發言,而是經過了反覆推敲,主管中紀委的政治局常委趙樂際獲邀參加這次廉政工作會議,韓正是國務院副總理當然也要參加。李克強的講話雖然借用了廉政的名義,內容卻相當廣泛。
講話稱,「這些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極其復雜嚴峻,特別是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經濟增速一度大幅下滑」。
李克強類似的說法,經常會被黨媒刪除。4月25日當天黨媒報導時,上述的關鍵性話語就被省略了,直到5月14日全文刊登時才透露出來。李克強對內外形勢做判斷,追溯了「這些年」,包括2020年,並承認「經濟增速一度大幅下滑」,應該是黨媒一直迴避的表述,更像是要重新總結的味道。
講話隨後稱,「如何實施宏觀調控,面臨不少兩難多難選擇」;「如果僅僅依靠擴大投資、上大項目,不僅要花時間論證審批、見效慢,還會導致資金分配不科學、不公平」;「直接給居民發錢、拉動消費,這看似公平有效,但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難以做到,做了也不可持續」。
黨媒首次公布了中共應對疫情的決策過程,並承認「直接給居民發錢、拉動消費」實際「難以做到」。同時,講話否定了「擴大投資、上大項目」的做法,並稱「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李克強講話的第二天,4月26日,習近平主持了中央財經委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稱「要適度超前」,「既要算經濟帳,又要算綜合帳」,釋放了新一輪大基建的信號。李克強的講話對此並不贊同。
黨媒忽然刊登李克強講話全文,透露了李克強對時局的不同判斷和觀點,基本應和了《華爾街日報》文章關於「回調部分政策」的說法。

李克強總結自己的政績

講話稱,「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去年經濟總量已突破114萬億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去年全國財政收入超過20萬億元,十年翻了近一番」。
李克強的總理任期還有不到一年,卸任前適當表功應該也算正常,但在黨風廉政會議上講這些內容似乎就多餘了。而且講話一比就是十年,正是李克強擔任總理的十年,既給自己的工作畫一個完美的句號,也可以理解成李克強在為下一步做某種鋪陳。
講話還稱,「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
習近平為了確保連任成功,經常這樣說。李克強也這樣說,表明他至少要保留二十大人事佈局的發言權,或者他本人準備留任政治局常委、繼續保持影響力。
講話還總結了其它一些政績,包括「這些年」,「違規興建樓堂館所得到有效遏制」,「中央部門去年『三公』經費預算比2012年減少50%以上」,「堅持勤政廉政並重,務實重幹,推動政風作風持續轉變」等。
李克強的這些話,可以留到二十大之後、或者2023年兩會卸任時再說;2022年的兩會剛開完不到兩個月,李克強卻在廉政工作會議上總結自己十年的政績,不大象準備淡出政壇。

李克強的全面應對之策

講話稱,「經濟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3月份以來,國際地緣政治復雜演變、國內出現新一輪疫情等一些超預期變化」,「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可以説恢復發展遭遇了『倒春寒』」;「4月份以來實物量等指標反映經濟遇到的挑戰更趨嚴峻」,要「千方百計挺過難關,切實穩住經濟基本盤」。
這段話的前半部分,反映在4月29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報導上,但後半部分內容5月14日才公開。黨媒對李克強的的態度變化,可能反映了中共政治局內部的某些變化。
講話還稱,「要密切跟蹤研判國內外形勢變化,研究制定新的應對措施和政策預案」。
這樣的話一般應該是中共最高領導人說的,李克強明知將卸任總理一職,卻在廉政工作會議上如此表態,應該不那麼簡單。講話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李克強的對策,包括「切實管好用好財政資金」;「提高宏觀政策實施效能」;「把握大局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的責任,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規范行政權力,優化營商環境」;「擔起穩就業責任」;「提高教育投入效率」;「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壓實養老金等按時足額發放責任」;「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加強公共建設資金使用管理」等。
李克強借廉政會議發表了他的全面對策,稱「今年經濟要爬坡過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事關社會穩定大局」,並要求「強化政治引領和政治擔當」,「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
李克強似乎說了習近平該說的話,儘管講話的開頭結尾也提到了習近平為核心,但最後稱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李克強的講話更像是在二十大前擴大自己的發言權。

黨媒弱化「鬥爭」宣傳

5月14日,新華社發表文章《新華時評: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對5月5日政治局常委會議進行解讀。
5月5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報導曾稱,「我們的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9天之後,新華社的文章僅稱,「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不麻痹、不厭戰、不松勁」,並重複稱「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
文章沒有提到「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最後僅提出,「繃緊戰『疫』的神經、擰緊思想的鬥爭之弦,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一場看似風雨欲來的「鬥爭」就這樣瞬間被化作了無形,降格為各級官員與自己「思想的鬥爭」。
黨媒刊登的李克強講話,卻有不一樣的說法。講話稱,「權力是把『雙刃劍』」,「用不好害人害己」;「改革是要觸動利益的,而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難」,但「我們義無反顧」;「不能搞坐而論道、淩空蹈虛那一套」;並要求「下大力氣整治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脫離實際簡單劃一」等問題;「嚴肅整治作風漂浮、政策執行簡單機械等突出問題,不能空喊口號、報喜不報憂,工作不能『運動式』、『一刀切』」。
這段話中不能「一刀切」的要求,已經被4月29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認可。講話還稱,「要在為基層減輕『有形負擔』、化解『無形壓力』上下更大功夫」;「對漠視群眾合法權益的嚴重失職失責行為,要嚴肅查處、堅決追責」;「基層人手緊任務重、幹部很辛苦,要體諒他們的難處,想辦法給予更多支持,保障履職所需的工作條件」。
近日來,黨媒不斷將「清零」防疫導致亂象的責任推給地方、基層官員,上述說法卻正好相反。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忽然刊登李克強的講話全文,給了李克強更大的發言權,無形中提升了李克強在中共內部的地位;同時也透露了更多中共高層自相矛盾的信息。
習近平還能不能連任,李克強可能會扮演何種角色,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距離二十大應該還有5個月,距離北戴河會議還有2個多月,中共內外交困的日子顯然越來越不好過,更多的變局或許還在醞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