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5個常見信用卡騙局 如何保護自己

2022年05月22日財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22日訊】信用卡詐騙不會很快消失,具有敏銳的眼光和謹慎的態度,可以在保護自己免受損失方面創造奇蹟。
隨著時代的變化,信用卡技術也在隨之變化。但是,在這些變化帶來了好處的同時,它也意味著欺詐者和身分竊賊擁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工具。而且這些工具也在不斷發展,以對抗不斷變化的保護措施,使得對犯罪分子詐騙手段的辨別變得更加困難。
幸運的是,仍有很多方法可以是自己避免遭到信用卡詐騙和身分盜竊。同時,讓我們討論一下,在今天的高科技環境下,你可能面臨的五類最重要的信用卡詐騙。

1. 信用卡盜刷

騙局:如果在網上搜索「信用卡盜刷」,你很可能就會看到最近幾天的一些相關新聞報導。這種騙局通常發生在公共區域,如加油站或便利店的付款器和自動提款機等處。詐騙者會在普通的讀卡器上,安裝一個能夠非法讀取和存儲你的信用卡信息的盜刷裝置。
使用了芯片的信用卡,經常被吹捧為解決這一盜刷騙局的安全方案,但它們並不是完全安全的,並不能完全避免被盜刷。新的盜刷設備——能夠從芯片上獲取信息的盜刷設備的升級版——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提醒人們信用卡詐騙者的強大適應能力。此外,支持芯片的信用片通常仍會帶有磁條,這意味著,它們仍然很容易被盜刷。
解決辦法:檢查你要使用的、任何公共區域的讀卡器。如果有跡象顯示讀卡器被改裝了,那麼如有可能,最好到其它地方進行信用卡刷卡付款。如果急著付款或者不確定要找什麼,那麼在這次付款之後,請密切注意你的帳戶的活動。如果你發現任何不正常的情況,請立即聯繫你的信用卡發行機構並註銷該卡。

2. 電話詐騙

騙局:電話詐騙的手段各不相同,但它們往往有一個共同點:它們被設計成情況緊急,而且來源值得你信賴,足以讓你立即交出信用卡敏感信息。現代技術使犯罪分子能夠偽造一個受人信賴的機構的電話號碼,如銀行或者信譽良好的公司等。所以,你在接聽電話時,更要注意防範。
某些騙子甚至會偽造執法部門的電話號碼給受害者打電話,要求立即付款以糾正某個實際上從未發生過的違法行為。
解決辦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絕大多數合法當事人,都不會在電話中要求付款。當涉及到政府機構,如警察或國稅局時,這一點尤其明顯。如果你認為某個電話聽起來不像是真實來源,就可以回覆說,你想用官方熱線號碼回電話。任何反對你這樣做的理由都是一個常見的騙局的一部分,表明你正在與一個騙局打交道。

3. 網絡釣魚

騙局:網絡釣魚是指通過發送欺詐性電子郵件來獲取敏感的個人信息,如你的社會安全號碼或付款細節。網絡釣魚電子郵件通常會導致受害者進入某個看似合法的網站,在那裡輸入這些信息。
需要注意的具體網絡釣魚騙局,包括但不限於:要求您解決信用卡問題的電子郵件,或提供技術支持等等。其中,此類電子郵件中會標明,如果您不登錄以確認您的信息,你的帳戶將被停用。
解決辦法:像防備詐騙電話一樣防備網絡釣魚。除非你確定它是安全的,否則不要在任何地方輸入敏感信息。如果你對一封電子郵件的真實性不確定,請使用其官方網站的電子郵件與發件人聯繫確認。你應該不難找到該公司或機構提供客戶支持的聯繫方式。

4. 郵件盜竊

騙局:小偷會通過偷竊你的信件來獲取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用來開立信用卡。如果你仍在接收紙質的銀行和信用卡對帳單,你可能正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因為這些對帳單中通常包括帳戶號碼,以及其它最好保密的細節。不幸的是,這種騙局相當普遍。在2021年,美國郵政局每天接到170萬件郵件被盜案件的報告,而且,很可能還有許多類似事件沒有被報告。
解決方案:這聽起來可能很熟悉:注意你的信用報告和金融帳戶,儘可能地提早發現異常活動。如果你經常收到含有敏感信息的郵件,請購買一個郵政信箱或一個帶鎖的郵箱,以抵禦潛在的盜賊。也儘量減少你收到的紙質郵件的數量。各個銀行幾乎都會提供電子郵件報表,以減少紙張浪費。接收電子帳單或報表可能會能令你感到安心一些。

5. 公共Wi-Fi騙局

騙局:在不安全的公共Wi-Fi熱點上登錄銀行帳戶或進行金融交易,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有HTTPS證書的網站,會被標記為安全的,會用加密來保護你的信息。但任何域名只有HTTP的網站,都會把你提交的任何信息暴露給窺探者。
另一個常見的與Wi-Fi有關的騙局是,一些黑客為了欺騙訪問者,會創建一個與官方熱點名稱相似的Wi-Fi接入點。這種偽裝熱點的設置,通常是為了讓設置者通過接入點查看連接設備上的信息。
解決方案:只為家中使用的Wi-Fi連接保存帳戶登錄和在線購物信息。如果使用外面的Wi-Fi,可以與該地點的工作人員一起檢查你的Wi-Fi連接,以確保您連接到了適當的訪問點。
需要處理緊急付款?可以考慮使用虛擬信用卡。從本質上來說,虛擬信用卡是你真實信用卡的一次性替代品,它具有類似的功能,而且不會讓你的帳戶信息面臨風險。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