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6月16日訊】加密貨幣行業自2021年11月創下2.9萬億美元的峰值以來,現在其市值已經蒸發了約2萬億美元。
今年所有的主要數字代幣都深陷虧損狀態。比特幣市值已經下跌超過53%,至22,000美元左右。以太坊下跌了68%,至約1,200美元。卡爾達諾(Cardano)暴跌65%至50美分以下。狗狗幣(Dogecoin)已崩跌68%,約為5美分。萊特幣(Litecoin)崩跌了近70%,跌至50美元以下。
比特幣及其加密貨幣同行可能正在引領金融市場走低,這表明虛擬貨幣可能正在作為衡量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的指標。
無論比特幣是加入更廣泛的市場崩盤還是作為衡量投資者情緒的指標,分析師一致認為,很明顯,今天的環境也在對加密貨幣生態系統造成壓力。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通貨膨脹的激增、東歐軍事衝突的爆發、中國疫情封控的經濟挑戰以及利率的上升,都成為推動(貨幣)交易者今年走勢的因素。
現在全球經濟已經轉移到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各國央行正在收緊貨幣政策以對抗通貨膨脹。
戈爾和喬‧拜登做美國副總統時期的高級顧問莫伊‧維拉(Moe Vela)說,如果有一件事是投資者覺得不可靠的,那就是其具有不確定性、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
「突然間,當形勢嚴峻、通貨膨脹率高漲、全球經濟在某些方面不穩定時,投資者會變得緊張。他們變得更加留意去規避風險」,維拉告訴大紀元。
分析師警告說,隨著加密貨幣行業的最新發展,機構投資者和交易新手可能會對這一領域感到更加恐慌,直到市況穩定下來。
上個月,穩定幣LUNA——Terra Ecosystem的原生加密貨幣崩跌了99.9%。加密貨幣借貸平台Celsius週日(6月12日)宣布,在「極端的市場條件」和力保穩定流動性的情況下,它將暫停所有提款。
世界首屈一指的加密貨幣平台之一Coinbase宣布,為應對最新的動盪,它將裁員1100人。
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週一證實,「由於先前一批交易因提交的交易費用過低而被卡住」,它已臨時暫停提款。
但加密貨幣暴跌的關鍵驅動因素是美聯儲加息。基礎設施資本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哈特菲爾德(Jay Hatfield)說,這是市場急劇崩盤的催化劑。
「美聯儲過度擴張其資產負債表導致了一系列泡沫,包括科技股、加密代幣」,他在一份說明中寫道。
「我們認為,模因股(Meme Stocks)、SPACs、虧損的科技股和加密貨幣等被高估的動量投資將在2022 年繼續承受壓力。此外,我們看到投資者從這些高風險投資中退出並轉向更安全配置的趨勢仍在繼續,而這種動態加劇了這些高風險投資的拋售。」
市場到底了嗎?
金融市場行情正處於經濟衰退和中央銀行更積極(加息)以應對40年來的高通脹。這對比特幣及其競爭對手的近期前景來說,可能不是好兆頭。數據情報公司Glassnode的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比特幣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與過去最深、最黑暗的熊市周期相同的階段。」
「價格勉強維持在變現價格所反映的總成本基礎之上,鏈上交易量的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從歷史上看,隨著市場最終觸底,這一階段大約需要8到24個月時間才能過去。」
但機構加密貨幣投資公司Galaxy Digital的首席執行官諾沃格拉茨(Mike Novogratz)認為,觸底可能就在眼前了。加密貨幣比美股更接近「底部」。
「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應該接近底部的水平:21000美元的比特幣、1000美元的以太坊」,他在週二(14日)告訴CNBC,「出現了大量的逃離和恐慌。通常情況下,這不是一個賣出的好區域。」
儘管有些人期望這次熔斷意味著比特幣和其它數千種代幣的終結,但《獨角獸獵人》節目的聯合主演維拉(Vela)認為,這可能是加密貨幣市場演變的開始。
根據Vela的說法,目前的動盪是由當今加密貨幣的傳統原則造成的:匿名、去中心化和缺乏透明度。維拉指出,下一代的加密貨幣將試圖在未來防止這種類型的混亂,並採用兩全其美的策略。
維拉認為監管機構,如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或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必須找到一個健康的平衡。「監管必須儘可能不具侵入性和扼殺性,以實現其目標,這通常是為了保護(投資者)」。
「我確實認為這次崩盤把火燒到了人們的腳下,認識到了許多投資者通過他人的虛假陳述和誤導努力所帶來的脆弱性或潛在危險。」
最終,聯邦政府更有可能加快其監管力度。他補充說,「我只是希望結果是一個健康和平衡的監管環境。」
加密貨幣會繼續存在嗎?
也許,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將與網絡公司崩潰後發生的情況類似。許多網絡泡沫公司,包括Pets.com、Boom.com、NorthPoint Communications和Worldcom都失敗並倒閉了。在這一階段推出的其它科技公司,如亞馬遜和eBay,則倖存下來並蓬勃發展。因此,展望未來,專家們推測,也許加密貨幣市場將從Shiba Inu、Ravencoin和Dogelon Mars硬幣中繼續發展。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