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夠用? 地球自轉速度突加快刷新紀錄

2022年08月01日社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01日訊】地球自轉一圈需要24小時,對嗎?差不多但不完全準確。上週五(7月29日),地球自轉速度創下了最快紀錄,比其標準的24小時(86400秒)少了1.59毫秒。
據生活科學網(Live Science)的一份報告,由於地球的自轉速度呈加快趨勢,目前一天的長度比正常的24小時「略微」短一些。自2005年以來,有記錄的28個最快的日子都在2020年。在2020年,地球自轉的速度比其平均速度快了幾毫秒。
2020年的7月19日創下了一天最短的紀錄,它比標準的一天24小時短1.47毫秒。在這之前,最短的一天發生在2005年7月5日,比標準的一天24小時短1.0516毫秒。
2021年,地球繼續以普遍增加的速度旋轉,但它沒有打破任何紀錄。然而,科學家們預測,一個為期50年的短日階段可能已經開始了。
地球自轉速度不同的原因仍然是個謎。但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地球內部的熔核運動、冰川融化導致兩極的重量減輕、地震活動、海洋、潮汐甚至是氣候的變化,或「錢德勒擺動」(Chandler wobble),即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地球表面的小幅度運動。
目前,全球使用兩套時間計量系統:國際地球自轉服務(IERS)的科學家們通過測量一顆固定的星星每天經過天空中某個位置的精確時刻來確定地球旋轉的確切速度。這個測量結果被稱為世界時(UT1),是一種太陽時。
另一個是由全球70餘個守時實驗室提供的原子鐘數據確定的國際原子時(TAI)。隨著時間的遷延,世界時UT1和原子時TAI在兩種時間尺度下的時間差會越來越大。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協調世界時UTC應運而生。
UTC秒長採用原子時秒長,UTC與UT1時刻之差保持在±0.9秒以內,否則用1整秒的方式對UTC進行調整。這個1整秒,稱為閏秒。
地球自轉地更快可能導致引入負閏秒,以保持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速度與原子鐘的測量值一致。
閏秒有其優點和缺點,對於確保天文觀測與時鐘時間同步它們很有用,但對於一些數據記錄應用和電信基礎設施來說,它們可能是一個麻煩。其將對智能手機、計算機和通信系統產生潛在的混亂後果。
據Meta博客報導,閏秒「主要有利於科學家和天文學家」,但它是一個「有風險的做法,弊大於利」。正閏秒會使時鐘從23:59:59跑到23:59:60,而不是重新設定為00:00:00。像這樣的時間跳躍會使程序崩潰,並由於數據存儲的時間戳而損壞數據。
Meta還表示,如果出現負閏秒,時鐘將從23:59:58變為00:00:00,這可能對依賴計時器和調度器的軟件產生「破壞性影響」。
國際電信聯盟(ITU)的一些科學家建議讓天文時和原子時之間的差距擴大,直到需要一個「閏小時」,這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信的干擾。是否需要增加或減少一個閏秒,由位於法國巴黎的IERS最終確定。
(記者李昭希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