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復甦難持續 7月中國製造業PMI下降

2022年08月02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02日訊】上半年中國各地持續清零和封城導致經濟受到重創。6月份陸續解封後出現短暫回覆,但7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再度下跌,顯示各地在封城結束後並沒有迎來持續性的復甦。
8月1日公布的7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到50.4比6月低了1.3%,也低於市場預期的51.5。另外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月製造業PMI是49.0比6月回落1.2%,處於景氣榮枯線50之下,代表景氣仍萎縮。
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PMI它兩個著重點是不同的。財新這個主要是看私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的。而國家統計局一般來說是針對大型的或是國有企業的數據。兩個其實都下落,總體來說我們看到的經濟活動都比之前是不活躍。」
上半年中國各地執行清零政策,有些城市一封就是幾個月,生產和生活被強制按下暫停鍵給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傷害。6月陸續解封後,PMI指數有短暫的擴張,但為什麼7月沒能迎來更強勁的復甦,又重回收縮區間?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關於製造業是因為現在有一些令企業擔心的因素還存在。第一個擔心需求與銷售低迷。第二個擔心疫情復發以來封控回潮。第三個是信心危機仍然存在。」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目前除了中國自己本身的經濟不好之外,現在來自外部的環境,包括說國際整體的經濟都在下滑之中,那當然對於中國的下單也會下滑。你解封之後又遇到國際經濟在開始走下坡,那當然就沒辦法出現一個持續回升的力道。」
生產的低迷也影響到就業,7月製造業就業指數錄得2020年5月以來最低。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分析,宏觀經濟來講中國目前陷入一個收縮性的惡性循環。
吳嘉隆:「就業的收縮造成所得的下降、消費力道的下降。那麼企業的銷售不好以後,投資跟僱用也下降。企業的投資僱用下降以後又回來影響就業。這樣子的一種惡性循環從製造業延伸擴展到房地產業、服務業。這個惡性循環的現象還沒有辦法擺脫,這是當務之急。」
以往官方傳統上用來刺激經濟的手段,一是基礎建設投資,二是出台減稅退稅政策。但目前基礎建設已經飽和,而老百姓有了減稅政策更願意去儲蓄,而不是消費,因此對內需拉動不大。
中共今年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5%,但半年過去後,這個目標看起來已經不太可能實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再次把中國今年的增長預期下調到3.3%。中共領導層近期也不再提及經濟增長目標,總理李克強表示,當前的要務是「穩就業」。
吳嘉隆:「經濟的危機首先要處理的仍然是動態清零到底要放鬆到什麼程度?第二個房地產危機能不能止血?這兩件事不解決的話,就業問題、消費問題、出口、製造業這些都沒辦法看到持續的復甦。」
黃世聰:「除非是說你改弦易轍,把過去大家對你的一些質疑的經濟政策,把它拿掉。譬如說鼓勵外企回來,包括你在意識形態的鬆綁,對外企的管制,網絡的打壓這些全部都把它拿掉,或許就會恢復過去的重返力道。但是以目前習近平的路線來說,不可能走那條路,所以就變成是一個經濟上的死結。」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分析,目前中國不可能出現經濟向右走,政治向左走的情況,經濟不得不服從政治一同向左,因此面臨萎縮和衰退的壓力更大。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6月底在考察武漢時曾強調,「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要繼續清零政策。
編輯/尚燕 採訪/易如 後製/李沛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