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2月17日訊】寒流來襲,全台氣溫急降,高山有機會變身為銀白色浪漫世界,不少追雪族蓄勢待發,準備上山一睹雪白美景。究竟上山賞雪怎麼穿?必帶物品有哪些?高山症警訊是什麼?中央社整理四大注意事項,追雪前記得先做好萬全準備。
上山賞雪怎麼穿?
平地到雪地,溫度在短時間內劇烈變化。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理事長、急診專科醫師王士豪指出,穿著應採洋蔥式穿法,內層是排汗衣,中間是保暖層,外層要透氣防水材質;下半身不宜穿牛仔褲,因為牛仔褲一旦濕掉就很難乾,最好選穿人工纖維的刷毛褲;鞋子要注意有無防滑功能,一般的跑鞋遇濕滑路面容易滑倒,建議選穿雪靴或登山靴。
賞雪除了須留意穿著,也要注意保暖。王士豪提醒,應戴手套、穿毛襪,防止手腳凍傷,頭部則一定要戴毛帽,且毛帽須蓋住太陽穴與耳朵,避免冷空氣過度刺激頭部,可能引起頭痛,甚至增加腦血管疾病風險。若是有霧或下雨,要再將雨衣的帽子戴上,如此一來,從頭到腳都能有效保暖。
2022年12月17日上午,寒流來襲,各地氣溫驟降,宜蘭縣熱門景點清水地熱公園湧現人潮。(宜蘭縣政府提供/中央社)
必備物品、NG物品有哪些?
賞雪時眼睛防護不可大意,必備墨鏡或護目鏡,否則強光會直接傷害眼睛,造成角膜發炎、破皮紅腫。一旦眼睛因直視雪地而出現不適症狀,建議馬上離開現場,讓眼睛休息並趕緊就醫。此外,登山賞雪應避免配戴隱形眼鏡,王士豪說,若溫度低到攝氏0度以下,隱形眼鏡可能會結凍、黏住眼角膜。
許多民眾會攜帶暖暖包保暖,不過須注意暖暖包使用至少要間隔一到兩層的服裝,不可直接接觸肌膚。寒冷時,皮膚反應較遲鈍,雖然暖暖包溫度約40至50度,但若直接接觸皮膚,最快10分鐘就可能燙傷,特別是糖尿病患或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對溫度知覺較慢、皮膚較薄,容易受傷。
慢性病患者,建議攜帶病歷卡與緊急備用藥品,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
如何避免高山症?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資料,一般人只要上升到2500公尺以上高山,在氧氣稀薄、壓力低的環境下,就可能出現高山症症狀,大多發生在上山後的3至12小時。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建議,幼童與身體不適者盡量不要上山。睡眠不足、感冒、心衰竭、肺功能不佳與三高患者為高山症高危險群。民眾應注意身體狀況,行前務必要有充足睡眠,若有前往高海拔山區的行程,可在前一晚於中海拔處停留,做好高度變動的適應。
若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厭食、全身倦怠等症狀,都是高山症的徵兆,應盡速移往山下,降低海拔高度。
影片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地開車要注意什麼?
上路前確認汽車狀況,先檢查水箱精濃度是否足夠,以免結凍造成引擎損壞,以及汽車暖氣和燈號是否正常,並添加防凍液。雪地開車汽油消耗較快,也應注意油箱是否加滿。
路面結冰易發生事故,除了須留意輪胎與備胎的胎壓、胎紋厚度是否足夠,雪鏈更是必不可少。以常見的網狀型雪鏈為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分享,將快扣鋼索穿過車輪內側並扣上,再將鏈條整理好,把固定用鏈條拉緊,並確實勾上固定扣,最後再以彈力繩將較鬆的鏈條,以對角線方式固定,即可完成安裝,拆除只要反向操作即可,收納前先晾乾,以免生鏽損壞。
雪鏈安裝完成後,車主務必確定雪鏈是「緊繃」的狀態,若有鬆動,可能會在行駛中脫落,或是傷到底盤或煞車零件,容易造成危險。
在雪地中行車,「慢」是不二法則,盡量以低速檔行駛,加大與前車安全距離,避免重踩油門、急踩煞車,轉彎可加大半徑防止側滑。
(轉自中央社/責任編輯:夏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