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俗稱心臟病發作(heart attack),成因是心血管堵住了,心臟缺血、缺氧,心肌開始壞死、無法正常跳動。2020年,全球約有191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比2010年增加了18.7%。近年來,由於飲食變化、生活和工作壓力等因素,心肌梗塞已不再限於40歲以上的族群。
造成心肌梗塞突然發生的原因是什麽?它是否和血管壁健康與壞膽固醇有關聯?
心肌梗塞與血管壁健康的關係
許多心臟病發、突然倒地猝死的人,平時都無健康問題。研究發現,心肌梗塞發作之前,幾乎一半的人是沒有什麼症狀的。台灣心臟科權威專家、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舉了一個他知道的真實例子:一名病人在美國的一家醫院做心導管檢查,他被醫生告知血管沒有堵塞,便很高興地回家了。沒想到,過了一週,病人在家裡猝死。病理學家解剖死者後發現,死者的三條冠狀動脈都嚴重動脈硬化。
為什麼心導管檢查正常,可是病理解剖卻發現動脈嚴重硬化呢?洪惠風表示,心導管檢查是看血管內徑的狀況,病理解剖是橫切血管,管徑狀況很好卻發生心肌梗塞,「原因是土石流,山壁崩落下來」。
他解釋,心肌梗塞與血管內徑無關,問題出在血管壁。當血管壁越來越厚,又出現發炎現象時,會產生一系列活化作用,造成血管壁上的粥塊破裂,產生血塊。這些血塊便像土石流一樣,崩落到血管中、堵住了血流,心肌梗塞便發生了。
血管壁越來越厚會導致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Shutterstock)
壞膽固醇導致心肌梗塞
由於生活習慣、少運動、肥胖和飲食精緻化等問題,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此外,吸菸、生活不規律,例如經常熬夜和打電動也會增加心肌梗塞的機率。另外,患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會比一般人高很多。預防心肌梗塞的其中一個方法是減緩動脈硬化的速度。造成動脈硬化的因素包括缺乏運動、肥胖和吸菸等。洪惠風指出,動脈硬化的問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是從十幾歲開始,一路累積下來的。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是減緩動脈硬化的方式之一。
醫學期刊《柳葉刀》2020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對超過9萬名20至100歲的哥本哈根居民進行觀察,結果發現: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每增加1.0mmol/L,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34%,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16%。
如何降低壞膽固醇
1、飲食
飲食要以天然食物爲主,並加入可溶性纖維、好油脂的食物。減少攝取精緻化食物、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可溶性纖維可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含有可溶性纖維的食物有燕麥和大麥等全穀物、豆類(如大豆、毛豆、扁豆、鷹嘴豆)、茄子、秋葵、蘋果、葡萄、草莓、柑橘類水果。
攝取優質油脂的食物如橄欖油、牛油果、堅果和富含脂肪的魚(如鯖魚、沙丁魚和鮭魚)。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植物固醇和多種抗發炎營養素。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體內總膽固醇水平。植物固醇能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幫助降血脂。
牛油果、橄欖油、肥魚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幫助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
社區單元不飽和脂肪幫助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Shutterstock)
2、中高強度運動
高強度有氧運動可改善血脂水平,有助於清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洪惠風表示,高強度運動可達到保養血管,最大心跳率應為(220-年齡)x0.7或0.8。美國心臟協會表示,能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腳踏車,並建議最好每週進行150分鐘。
3、他汀類藥物
洪惠風指出,除了飲食和運動,他汀類藥物也可以降低壞膽固醇,而且效果更好。強度較弱的藥可降30%,強度高的可降50%,有些藥物甚至可降60%~70%。心肌梗塞患者的飲食禁忌
l. 減少攝取熱量飲食,可以減少心臟負荷。2. 避免過度飲食,一餐吃下大量食物容易提高心臟負擔。
3. 避免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應儘量避免吃肥肉、雞皮、豬皮、鴨皮、油炸食物、動物內臟、有殼海鮮(蝦、蟹、牡蠣)及蛋黃等食物,以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提高血管堵塞風險。
4. 減少攝入鈉,少吃含鈉量高的食品,如速食、加工肉、醬油等,可降低高血壓風險。
5. 減少攝取甜食,如餅乾、糖果和汽水等,可避免血脂增加並降低患上心血管病風險。
(責任編輯:卓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