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03日訊】全球視野,搶先聚焦,歡迎收看新唐人大視野【中國情報局】。
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5月2號,星期二。
今天焦點:4月PMI指數跌入收縮區,中國經濟發警訊;需求不足,中國經濟數據造假?中共政治局會議露餡;外企大逃亡,紛紛撤資。
4月PMI跌入收縮區 中國經濟發警訊
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50臨界點,並且各個分項指數也都有所下降,這是否是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的警訊?4月30號,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數據,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2%,比上個月下降了2.7個百分點。
PMI數值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也就是說,採購經理人指數高於50時,意味著經濟增長,相反則意味著市場氛圍低迷。
另外,4月份,從13個分項指數來看,與上個月相比,各個分項指數都有所下降,指數降幅在0.1到4.8個百分點之間。
其中,新訂單指數為48.8%,比上月下降4.8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都低於50%,分別為49%、49.3%和47.6%。
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6%,比上個月下降了2.8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也都低於50%。
而進口指數為48.9%,比上個月下降了2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只有小型企業高於50%,大型和中型企業的進口指數都低於50%,分別為48.9%和48%。
這些數據說明什麼問題呢?
時事評論員王赫:「中共設計製造這個數據本身,說了一句話,就是恢復性增長,它是內需增長,內需動力還很不足。
「就是說它自己也認為這個事情,目前中國經濟形勢相當的不穩定,它其實還是很有憂患意識。
「那麼現在這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先行指標PPI(生產者物價指數),PMI(採購經理人數據),這些看起來,整個中國經濟形勢都非常不樂觀。
「中共當局自己也很清楚這件事情。」
時事評論員王赫表示,中國整個經濟現在面臨崩壞的問題,中國很多省份的經濟增速都很低。
時事評論員王赫:「這說明什麼問題?整個中國經濟的大盤動搖了。整個中國經濟現在面臨是個全局性崩壞的問題。
「那麼從上海封城,去年到現在,差不多有一年了,快接近一年了。那個經濟恢復過來了嗎,上海?還沒有啊,對不對?像廣東省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它的GDP占全國的十分之一。
「去年深圳封港,深圳封港口大受影響。整個深圳,整個廣東,經濟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而廣東、深圳正好是中國國際聯繫的橋頭網。它們出了問題,那麼它的影響面是非常深的。
「所以這一次8個省,而且那些重點省,經濟大省,它們的增速低於全國平均增速。這說明中國經濟現在這個問題是相當的嚴重。」
中國大陸媒體報導,今年第一季度,北京、上海、廣東和福建等8個省市的GDP增速,低於全國4.5%的平均水平。
其中,北京和上海的GDP成長率,分別為3.1%和3%;而江西和福建的GDP增速最低,分別只有1.2%和1.7%。這兩個省去年全年曾以4.7%的經濟成長速度,並列全國第一。
這些數據反映什麼問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這個實際上是中國最先進的,就是領先的那些省份,這個後面正好說明中國經濟的通膨,恐怕很快就要到來。
「因為其它那些省份,實際上可能還沒來得及做一個調整,可能還沒來得及承認這個現實,或者是那種整個經濟滑坡,對後面那些內陸省份的衝擊,可能還沒有馬上感覺得到。
「因為它這些出口外向性的經濟,主要是依賴於沿海,或者最發達區的省份;而經濟下滑的時候,隨著沿海的原來高速發展的經濟領先的省份會首先受到衝擊,內陸省份恐怕也很快就會跟進,所以下一步,我們會看到那些內陸省份也會跟著下滑。」
需求不足 中國經濟數據造假?
4月27號,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批數據,其中1至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15,167.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1.4%;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然而,4月18號,中共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中國GDP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2.2%,超過預期。之前,多家機構預測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在3.8%和4%之間。
中共官方數據公布後,引發外界的質疑。
Newtalk發表林保華的評論文章《中國經濟:數據造假,邊騙邊坑,外資逃命》,文章說,中國主要企業利潤如此大跌,整體經濟怎麼可能成長?難道服務業和農業出現大躍進?
由此可見,在中共中央直接操控國務院以後,數據只能編造了。然而,中共中央只能顧及主要的GDP數據,卻無法湊成其它各個項目的小數據,因此造假的破綻就暴露出來了。
經濟火燒眉毛?中共政治局會議喊擴大內需
4月28號,中共黨媒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當前的經濟形勢。會議指出,中國當前「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阻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需要克服不少困難和挑戰」,而恢復與擴大需求,則是經濟回升的關鍵。
會議還特別強調,各地區要幫助企業恢復元氣;要把吸引外商投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政治局表明急需外資救命說明什麼?林保華在文章中表示,顯然中國經濟火燒眉毛,中共才會如此坦白。
時事評論員王赫認為,中國整個經濟發展政策出現了問題。
時事評論員王赫:「因為很多政策看起來是非常荒唐的事情。比如說最近農管上場,然後到處搞退耕還林,到處在折騰。這樣就導致整個局面,現在是人心渙散,黨內是離心離德。
「中央和地方裡面現在大家都是什麼,上面不動,不慌慌,下面不動,要動就是反向動,亂動,要麼就不做。所以整個中國政府的、中共的統治狀態,都是現在比較疲軟,接近於癱瘓狀態。
「所以各方亂象很多。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跟外商拿真金白銀在中國做生意的,他們不可能感受不到。所以說外商直接地持續地流出中國,和中國自己的民營資金也大規模地流出。像這個趨勢中共是擋不住的。」
中共打壓 外企大逃亡 紛紛撤資
中共一邊喊吸引外資,提振經濟,一邊卻不斷在打壓外國企業。4月26號,《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兩週前,上海公安突然搜查了美國知名諮詢顧問公司貝恩在上海的辦事處,並對該公司員工進行問話。警方還拿走了電腦和手機,但沒有拘留任何人員。
貝恩公司發言人當天對路透社證實了此消息。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為什麼他們很多人覺得習近平在做一些很愚蠢的事,他一方面希望外資進入中國,然後希望獲得外國的市場;一方面同時,又進行了各種各樣嚴酷的打壓和鎮壓,為什麼說他是在開倒車或者是在加速,就是這個原因。」
同一天,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修訂後的《反間諜法》,將適用範圍擴大其認定的外國威脅,包括允許檢查疑似從事間諜活動者的行李和電子設備,這讓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風險大大提升。
《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中共此前對全球投資者釋出「開門迎客」的訊息。僅僅幾個月,北京就展開一場讓外國企業就範的行動,透過突然造訪、調查和拘留等招數,多管齊下,施壓在中國的外國企業。
有外國企業高管表示,他們擔心中共《反間諜法》的修訂意味著,從台灣的地位到中國人權記錄,再到半導體等技術,許多話題現在都成為他們討論的禁區。
之前,中共對美光科技在中國銷售的產品,進行網絡安全審查,搜查美國盡職調查公司思明智集團的北京辦事處,並拘留5人。
3月28號,中共當局還以涉嫌「間諜活動」為由,拘留了日本安斯泰來製藥的一名員工。
中共打擊外國企業的後果是什麼呢?
報導說,由於中國不確定風險提高,中國美國商會本月進行調查顯示,大約27%的受訪者做投資決定時,會優先考慮中國以外的國家。去年年底這一數字僅有6%。時事評論員王赫表示,中國經濟波動性太大,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未來的前景普遍都不看好。
時事評論員王赫:「那麼這裡面是什麼?就是說中國經濟現在真正地遇到了麻煩。這個麻煩不僅有經濟本身的原因,更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現在的問題是大家能夠,除了那些投機的之外,從那些真正的生意人這一塊,都會慢慢從中國把資金撤走。」
《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諮詢機構龍洲經訊創始合夥人兼研究主管葛藝豪(Arthur Kroeber)表示,中共有選擇性地對美國公司下手,這會在美國企業中製造一種恐懼氣氛,使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危險的市場,並開始考慮退出。
Exante Data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5個交易日,從滬深港通跨境交易機制撤離的外資超過31.7億美元。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中共還是希望吸引外商投資的,但是這個外商撤資,外資撤資,是沒辦法以中共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中國整個經濟環境惡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現在這個產業鏈轉移,越來越多的,更多的都會跟著轉移。就是作為整個產業鏈,不是一家公司的產業,整個產業鏈的轉移,這個情況還會繼續。
「基本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已經徹底的破滅了,這個過程可能會再加快。」
好的,各位觀眾,您對中共打壓外國企業、外企急速撤資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給我們。
這一期《新唐人大視野》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NTDshortvideo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channel/1eiqjdnq7go2peYFZkFnGIlzm1d20c
《新唐人大視野》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