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原民音樂 屏大開課手作排灣族單管口笛

2023年06月02日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02日訊】為了傳承原住民傳統音樂,台灣屏東大學特別開設原住民專班,邀請業界講師和學校音樂系專任教師授課,培育原住民族音樂產業的相關人才。
這學期的原住民樂器製作與實務課程,是排灣族的單管口笛製作與吹奏,也吸引了許多非原民學生前來學習。低沉悠揚的單管口笛聲,飄揚在屏東大學校園裡;學生們在業界講師峨達斯・達拉巴央的帶領下,從竹子的選材、取段、穿孔、試音到最後吹奏,透過實際操作感受原住民樂器的藝術美學。
屏東大學原民專班林柏軒:「傳統樂器上的製作,其實困難是很多的,就包括在選竹、在製作的過程,尤其是在做口笛塞子的部分的時候,是需要比較有耐心,就是因為可能如果削錯的話,聲音就會出不來。」
屏東大學原民專班馬智謙:「口笛它就是有五個孔,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步驟,就是要在(竹子)上面鑽孔,然後我們是用這個螺絲起子是把它先燒過,它比較容易穿孔。」
課程專案助理鍾彥凱:「專班的同學來自不同的族群,有外系的同學一起加入,我們一起去了解就是台灣原住民族傳統的樂器的藝術的涵養之外,然後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同學更加充分的了解不同族群的樂器。」
來自文創系四年級的林晏璇和陳思璇同學,因為大四畢展專題,探訪泰武部落,引起她們對排灣族單管口笛樂器的興趣。
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林晏璇:「因為接觸了排灣族部落的文化,我們覺得說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所以就選了這堂課。我覺得它還滿適合配就是一些效果音的,就是快速倉促的感覺。」
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陳思璇:「跟直笛不太一樣的就是它音比較少,而且原住民的傳統樂曲的話,它比較多的是會快速地連音,比較沒有接觸的,就比較難一點。」
屏東大學表示,從製作到吹奏單管口笛,同學們除了感受原民音樂之美,也重新認識排灣族古老又美好的音樂與文化。
新唐人亞太電視李涓榕、方雅嫻台灣屏東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