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13日訊】中共當局最新公布的6月份消費與生產指數雙雙下跌,PPI不僅跌幅比市場預期大,還創下7年來最大跌幅,專家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巨大的通縮危機。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房市低迷、出口疲軟、內需持續放緩。
7月10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比去同期下跌5.4%,超出5月下跌的4.6%,創下2015年1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也是PPI連續第9個月下跌。
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與去年同期持平,與5月相比下滑0.2%。CPI同比增速繼續低於市場預期,並創下2021年3月以來新低。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就是說不管是生產和消費,大家都沒有心情,大家都不去努力生產,也不去努力消費,這個錢起到什麼作用?大家拿了之後,拿到手裡面馬上把它存起來,放在銀行裡面。所以整個經濟形勢,大家都不花錢,也不做投資,那麼這個經濟,它只會是螺旋式的下降。」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許多經濟學家都擔心,如果商品價格普遍下降,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中國國內本已脆弱的信心,使經濟陷入需求疲軟和價格下跌的惡性循環中。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通膨是所有的東西都水漲船高,通貨緊縮是物價不斷的下跌,你的薪水會下降,你的房地產會縮水,甚至你賣房子賣不掉,你的資金週轉也會有困難。大家都習慣通貨膨脹的這樣的一個運行,但是如果到通貨緊縮的時候,國家出再大力,貨幣再寬鬆,都沒有解藥。」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正面臨著重大的通縮壓力。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通縮是一個經濟現象的表象,真正讓中產階級的財富縮水是它的內因,但內因是由於經濟情況的不樂觀,或者是我們叫做經濟衰退,甚至是一個螺旋式的下降導致的。正常來說一個經濟體出現通縮,是比通脹更加難以治理,更加難以擺脫。」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也警告說,若通縮持續,勢必拖累中國經濟進一步趨軟。
王赫:「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這次進入了通縮,它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長期的經濟結構失衡;第二個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疫情中對經濟的重創;那麼第三個,從中國的長期人群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的迅速增加,這些都對國民經濟增長動力和消費能力,結構性的受到了打擊。」
4月以來,中國經濟復甦在多個層面上停滯,青年失業率在5月份飆升至20%以上,製造業活動在6月份連續第三個月萎縮,對西方國家的出口也表現疲軟。
謝金河:「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發達是美國帶動全世界的企業到中國去投資,現在它把你斷鏈了,這個時候要求全世界離開中國,製造業離開中國之外,中國要靠自己創造內需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
此外,儘管中共放寬調控政策以刺激購房需求,但房地產這個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如今仍然呈現衰退狀態。
王赫:「他們很多人揹負著很多的債務負擔,比如說房貸。這一塊的壓力是相當大的,所以看中國的法拍屋數量急增,很多的房子,掛牌,二手房交易,掛牌量急增。這些都說明什麼呢?中等收入群體目前成為日子,最難過的群體之一。」
目前為止,中共高層沒有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雖然中國人民銀行6月間調降了幾個關鍵的政策利率,但許多專家都認為,由於經濟前景黯淡,這些措施在提振需求上收效甚微。
王赫:「所以這些情況下就說明什麼?中國經濟現在是百病纏身,現在大家都是過冬的準備,而不是過夏天的準備,所以中國經濟的寒冬看樣子可能要持續很長時間。」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表示,中國經濟未來面對的挑戰非常大,如果中共「戰狼外交」繼續在國際間威脅別的國家,中國經濟會更加吃力。
編輯/孟心琪 採訪/駱亞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