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員談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溫差」 評論翻車

2023年07月17日社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18日訊】中共經濟衰退,實體經濟倒閉如潮,失業率創新低,但官方數據一貫「大好」。中共統計局官員近日呼籲,要民眾「正確認識」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引發網友大吐槽「玩文字遊戲」「正確認識肉糜與稀粥的溫差」。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共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稱,宏觀數據和個人微觀感受之間存在不一致,主要原因是由於宏觀數據的綜合性和微觀主體感受的局限性造成的的「溫差」。
付凌暉還舉例稱,「比如消費價格,大家感到價格漲很高,但是消費價格統計比較溫和」,「原因是在統計當中,數據是採用了一攬子的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務進行統計的,但是具體到某一個人的消費,只是整個消費中一部分」。
相關言論引發網友批評,網友說,「正確認識溫差,說明溫差被實在的感受到了。如何身在冬天,感覺像夏天,那也得把暖氣開足。溫差的存在,說明要麼溫度計有問題,要麼其實有人在過冬天而有人在過夏天」,
還有人稱:「經濟總量不斷發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遠遠落後,這不是溫差,這是『資本與百姓差』」,「估計這數據他們自己都心虛了,所以提前打打預防針了」,「玩這麼些文字遊戲有什麼意義,幾億人的困難幾句話一反駁,困難就沒有了?」
還有網友諷刺,「越來越雷人嘍」,「正確認識肉糜與稀粥的溫差」,「眾所周知,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沉。所以感覺到寒冬的人,只是站位不夠高而已」。
還有人吐槽:「體感溫度和公布的溫度有差異,以氣象局官方數據為準」。「你吹的空調,LD吹的空調室外機」,「你媽不覺得你冷,還要你承認很熱」,「一攬子商品如果常年無法代表全體居民的真實感受,那難道該做的不是商品調權麼,一堆失真數字互相哄著玩呢還是準備騙外資進場呢?」
今年1月13日,大陸「今日頭條」發表自媒體「羅生修行經濟學」的文章《為什麼宏觀經濟金融數據和微觀經濟感受總會打架》,文章提到,從宏觀金融數據來看,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多數老百姓從微觀的角度感受到的又完全是另一種低迷不振的境況。如小微實體經濟倒閉如潮,個體工商戶在苦苦掙扎、難以為繼;居民失業率居高不下,特別年輕人的調查失業率達到創記錄,多數老百姓感到掙錢越來越難,越來越少;廣大中產階級感到有賺錢效應的投資渠道、投資工具越來越少,股市樓市持續下跌,連銀行理財也虧損一片,資金沒有出路。
文章分析,如果宏觀金融統計數據沒有問題,那麼人民銀行放出這麼多錢,究竟去了哪裡?可能是以下情況,包括:1,多數錢都到了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中間環節,一直在金融機構中間環節裡空轉,實際上沒有流到商業經營流通領域,流向實體經濟。2、多數錢都流向了央企省企市企等國有企業,或者實際上並不缺錢的大企業、上市公司、壟斷企業等。3、不缺錢的大企業,看到經濟形勢不好,投資回報率低,又減少投資或者不投資,最終錢還是沒有投到實體經濟中去。
文章最後說,多年來,信貸資金流向微觀經濟領域的渠道一直不暢通,廣大底層經濟細胞缺錢的命運得不到改變。「上游錢多泛濫,下游缺錢旱死,這個局面改觀之日是否遙遙無期?」
(記者李酈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