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化債方案將出爐? 網傳1.5萬億計劃各省額度

2023年09月21日財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9月22日訊】中共政治局7月下旬曾開會提出,要制定「一攬子」方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此後,市場一直在關注具體進展。近日,中國網絡突然傳出「1.5萬億一攬子化債計劃」方案即將出爐的消息,並曝光了首批化債城市融資額度。

網傳「一攬子化債計劃」出爐 首批城市化債融資額度曝光

近日,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傳出一張截圖,其中羅列了傳聞中被納入「1.5萬億一攬子化債計劃」首批城市可能獲準的融資額度,再次引發市場與社會輿論對該計劃具體舉措的關切。
中共化債方案將出爐? 網傳1.5萬億計劃各省額度
(網頁截圖)
與此同時,網絡社群中還傳出消息,指所謂「化債計劃」主要方式就是讓國家開發銀行和「四大銀行」(即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接盤地方政府的債務。也就是說,執行該計劃之後,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就不再欠債,而轉變成上述由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國有銀行欠各地方商業銀行的債務,然後通過發行國債來「化債」。
中共化債方案將出爐? 網傳1.5萬億計劃各省額度
(網頁截圖)
對此,微博上有網友質疑:這樣做豈不是鼓勵地方政府借貸?那麼用於化債的1.5萬億元從哪裡來呢?
中共化債方案將出爐? 網傳1.5萬億計劃各省額度
(微博截圖)
上述網絡傳聞尚無官方渠道予以佐證。但有觀點認為,如果這些消息屬實,那麼幾乎就等同於直接把各地方政府的債務轉換為國債,然後通過「印鈔」來償還,最後讓通膨(國內物價上漲)慢慢消化,由老百姓來買單。
中共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共地方政府債券到期需償還本金高達16,335億元,其中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14,849億元,安排財政資金等償還本金1,486億元。
海外輿論普遍認為,中共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與真實的情況相比,有很大程度的縮水,但即便如此,該數據也已經十分驚人。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估算,今年中共地方政府累積的債務或將高達66萬億元人民幣 。

「一攬子化債方案」的由來與進展

據公開資訊,自從今年7月24日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制定「一攬子化債方案」以後,許多地政府陸續上報了「建制縣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方案」。稍後更傳出消息,指監管部門已初步批覆方案及額度,特殊再融資債券或在將重啟發行,額度約1.5萬億元。
8月21日,財新網報導稱,有知情人士透露,當局約1.5萬億元的特殊融資債券計劃已啟動,天津、重慶、貴州、雲南、吉林等12個債務壓力巨大地方政府,將首批獲得中央政府的財政紓困。各發行地點已完成審核,預計將在未來一至兩星期的時間內提交「再融資債券」計劃。
《中國經營報》8月28日曾報導說,多位行業人士受訪時表示,近期地方債務化解相關方案逐步明晰,無論是通過債務置換、金融機構介入還是優化債務報表,最終還是以「解決存量債務」作為前提。
財聯社9月13日則報導稱,市場預期最高的化債舉措將是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以置換地方隱性債務。而作為「一攬子化債方案」的一部分,再融資債券發行等財政化債手段,需要得到金融流動性工具的支持。外界預測,央行在2020年曾使用過的「應急流動性金融工具」(SPV),或將再度被使用。
所謂央行SPV是指由國家的主要銀行參與「化債」,通過這一工具,給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俗稱 城投)提供利率較低,期限較長的流動性(資金),資源統籌的主體層級可由省級上升到中央,以緩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
由此看來,前述微博爆料並非空穴來風。

中共地方政府債務的三大類別

清和財新博客8月25日在《如何化解地方債?》一文中披露,歐美國家以國家主權債務為主,中共的債務以地方政府債務為主。這些債務主要包括一般債、專項債和城投債這三大類。
其中,「一般債」,以省級政府和計劃單列市作為發債主體,當地政府的稅收收入作為信用擔保和償債條件,融資主要用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專項債」,以省級政府和計劃單列市作為發債主體,融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投資,通常以項目收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作為信用擔保以及償債條件。
「城投債」屬於隱性債務,它是由地方政府成立的國有城投企業借的債務,包括公開發行的債券,向商業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的貸款,欠供應商的債務。
城投債融資,主要用於投資城市基礎設施,開發城市土地和經營房地產,投資旅遊景區、工業園區等營利性項目。其信用擔保和償債條件,除了城投企業自身收益之外,還包括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雖然城投企業的債務不是地方政府的表內債務,但是由於城投企業為地方國有企業,其融資信用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因此城投債與地方政府利益高度綁定,城投債也應視為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
經智本社數據中心核算,截至2022年末,全國3002家城投有息債務餘額達到57.8萬億元,占GDP比重的47.7%,規模遠遠超過地方政府一般債和專項債之和。而把地方的一般債、專項債和城投債合併,全國地方債務規模合計高達92萬億元。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