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05日訊】日前,一位國際知名的分析師對中國信託產業發出警告,指中國20萬億信託行業將要爆雷。專家表示,中南海對信託行業的困境了如指掌,卻無力應付。
分析師示警:20萬億信託將爆雷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和瑞銀集團(UBS Group AG)的前分析師賈森‧貝德福德(Jason Bedford)日前發出警告,總值20萬億元人民幣、近3萬億美元的中國信託行業出現大問題。他表示,許多信託公司「陷入困境,資本償付能力可能面臨風險」。
貝德福德通過分析2022年中國信託公司的財務報表發現,55家信託公司中,有14家報告的不良資產和關注資產超過其總資產的三分之一,沒有報告的13家公司中的相當一部分也可能陷入困境。
4年前,貝德福德梳理近250份財務報表後,示警中國地區性銀行將出現一系列危機,規模較小的銀行存在巨大的資本缺口,高達2.4萬億元人民幣,陷入「困境」的銀行總資產9.2萬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近10%。
隨後,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等一系列地方銀行爆雷,證實貝德福德的分析。這一次,他預測20萬億的中國信託行業將要爆雷,引發國際關注。
分析:房地產業陷入危機 信託行業受牽連
信託通常吸收富裕個人投資者和公司的存款,用於投資股票、債券和其它資產,包括向無法進入傳統銀行的公司提供貸款。據彭博社報導,中國信託行業的營運監管比銀行少,幾乎占中國貸款總額的10%。信託業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獲取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貝德福德表示,信託公司向房地產開發商提供高利率貸款的時代似乎已結束,而房地產開發商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信託公司的支柱。
隨著房地產企業頻頻爆雷,中國信託行業的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5月,新華信託公司倒閉,成為2001年信託法頒布以來第一家破產的信託公司。
8月,中植集團旗下的中融信託多個金融產品爆雷,許多擔心血本無歸的中國投資人聚集在中融信託大樓外高聲抗議。
11月末,中植集團披露資產負債表缺口達364億美元,幾天後,中共對中植資金管理業務展開刑事調查,多名高層被捕。
政經評論人士秦鵬在《秦鵬觀察》中表示,金融圈的朋友說,「地產和信託像是一對兄弟,互相成就,也互相拖累。」根據中國信託行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投資於房地產尚未到期的信託基金高達2.93萬億元人民幣。
他表示,中融信託爆雷的一大原因,是它的「朋友圈」有一大群房地產公司出事了,包括華夏幸福、融創、恆大集團、佳兆業、陽光城、藍光集團、泰禾集團等,多達數十家企業。
除了中融信託,另一家大名鼎鼎的巨型金融機構平安銀行,日前也被爆出41隻產品爆雷,有37隻信託產品無法兌付,涉及金額102.83億元。投資人正在向深圳市政府求救。
此外,11月底,國通信託投資的30億量化資金跑路,兩家上市公司踩雷,涉及資金4.2億元。
12月2日,著名的民營金控集團萬向公司旗下的萬向信託爆雷,近10億醫養項目「爛尾」。
秦鵬:中共大小強盜分贓 信託行業割「韭菜」
秦鵬表示,中國房地產危機爆發,多家國際媒體和國際機構,都對信託行業危機發出了警告,中共最高當局對此早就了然於胸。去年8月,大陸前瞻研究院宣稱,2018年至今的強監管局面仍將持續。
今年6月,信託部曾召集中信信託、建信信託、外貿信託等5家信託公司主要負責人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信託公司的高品質發展路徑」。
11月7日,中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信託公司監理評等與分級分類監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要對信託公司進行打分、評級,然後分類監管。
「這是中共的一個老路子,大家可以回顧一下處理房地產公司的三條紅線,對於打分低的就區別對待,不貸款給你。」秦鵬說。
那為什麼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呢?秦鵬表示,大家注意一下官方措辭就可以看出來了:「第一,當局的監管文件,是一起發給信託行業的,而監管機構官員約見各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叫『座談會』,這和殺氣騰騰的會見民營背景的網際網絡平台公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二,大家看看那些信託公司的名字還可以發現,要麼是央企、國企背景,要麼就是中共權貴深度介入的大型民營集團。所以,都是自己人,怎麼可能有真正的監管呢?」
他認為,中國信託行業是典型的大小強盜們分贓的行業,割的都是韭菜,中共監管當局和各大權貴公司當然沒必要翻臉,必然是好言好語。
信託產品兩大黑幕曝光
秦鵬指出,中國信託行業的產品還存在兩大黑幕,一是大都看不到底層資產,屬於資金池。在中國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好資產可以投資了,信託產品所承諾的高回報,其實是空談。「今年7月份,兩年內到期的信託產品平均殖利率為6.6%,而銀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5%。信託公司要給投資人那麼高的利率,又要提取管理費,它們投資的項目得多高的利率呢?至少也得9%∼10%吧?大家想想,中國現在有多少好行業或好企業,能夠放得下高達20萬億的資金呢?」
二是按照中國的資管新規,信託產品的一切風險都由購買者自己承擔,信託公司、銀行和評級相關機構都不需要承擔責任。信託產品一旦爆雷,受害者投訴無門。
秦鵬說:「我們看到,中融信託出事兒後,投資人去維權,被警察上門警告。有的富豪還向中紀委舉報,也沒有結果。」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