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保密法擴大覆蓋範圍 寒蟬效應和經營風險加劇

2024年02月29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2月29日訊】中共當局近期再度修訂了國家保密法,新法案日前已獲人大常委會通過。這次修訂進一步泛化了國家安全的概念,擴大了保密法覆蓋範圍。分析指此舉將在國內製造寒蟬效應,壓制異議;同時也會加劇在華外企的經營風險,繼續重創中國經濟。
中共官媒新華網星期三(2月28日)發布消息,經過第二次修訂後的「保密法」已由人大常委會於前一天(2月27日)通過,將從2024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
外界發現,二度修訂後的「保密法」再次強化了「黨對保密工作的領導」,並擴大了保密的範圍,對「祕密」的定義也進一步泛化。
例如:修訂後的保密法新增條款加入了針對所謂「保密科技創新」、「保密科技防護制度」及「網絡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的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網絡運營者「及時處置報告涉嫌利用網絡洩露國家祕密的嫌疑案例」等內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的「保密法」不僅將監管範圍從「國家機密」延伸到「工作祕密」,還對涉密人員離崗後的就業及出境進行嚴格管制。即使過了「脫密期」也必須繼續履行保密義務,否則將受到懲處。
根據該法案的附則,工作人員在機關、單位履職時,若獲取「不屬於國家祕密、但洩露後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的事項」,也將依工作祕密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然而,新法案中對於如何界定「工作祕密」,卻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對此,海外學者紛紛指出,中共當局新出的「保密法」趨於嚴苛而界限模糊,必將加劇中國法治的不透明度,在國內製造出「寒蟬效應」,同時給在華外商帶來營運上的重大挑戰。
台北的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29日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此次修法中關於「工作祕密」相關規範乍看似乎「不起眼」,但產生的影響恐怕最大。
王宏仁分析,「工作祕密」的認定範圍過於廣泛,即便不涉及國家機密的一般行政機關人員,若事後被認定其所取得的數據會對中共的統治造成「不利的影響」,恐怕也會被追究刑責或處罰,這將引發寒蟬效應。因為害怕「禍從口出」,將來不僅新聞工作者問不到事實真相,學術交流也難以進行。
王宏仁說:「你會覺得,這個國家(中國)已經變成祕密警察國家,言論自由的範圍已經被縮限到沒辦法判定,我到底該講什麼或不該講什麼,最後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要講。」
針對再次修訂後的「保密法」,《華爾街日報》也發文警告,中共當局通過法律再次收緊有關國家安全的規定,可能加劇外國企業在華經營風險。
據報導,總部位於倫敦的中國問題研究公司伊諾多經濟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戴安娜.喬伊利瓦評論說:「這項法律含糊不清,國家祕密的定義如此寬泛,以至於它能包括這個政黨國家認為應該包括的任何內容,這也將使外國公司及其在華員工的生活變得更加複雜。」
她表示,許多企業在觀望中國如何實施法律中的新規定時,將陷入一種「癱瘓」狀態。
經濟學家李恆青則指出,新的保密規定與北京當局現在對外宣揚的所謂「擴大開放」、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在新保密法的監管下,「大家現在肯定進入寒蟬狀態,它(中共)越是這樣做,越使得投資的外商、企業家對中國望而卻步」。
王宏仁則進一步指出,此次修法再次驗證,習近平當局要的不是言論開放的自由經濟,而是所謂的「國家安全至上」,因為這對一黨獨大的執政者而言,內部祕辛越少人知情,他越有安全感、更能鞏固政權。
(責任編輯: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