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24日訊】韓國國家非物質遺產——繩結,是韓國的傳統工藝之一,在傳統物件中經常可以看到它。下面就一起去首爾,看看這門傳統技術。
繩結匠手中的線熟練的來回跳動,編織繩子的線軸有節奏的發出碰撞的聲音。織一條三米長的繩子足足需要一兩天的時間。
1968年,繩結被指定為韓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惠淳是這項文化遺產的繩結匠人。
韓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繩結匠金惠淳:「繩結從古代到現代,在全世界多個國家使用併發展起來。每個國家隨著文化特點發展至今。韓國繩結有38種基本結法,將38種結法協調搭配,對稱垂直的連接一起完成,是韓國繩結的特徵。」
繩結,在古代的飾品、衣袋和腰帶上廣泛使用,成為服飾風格的一部分。廂房或屋內擺設上,也會用繩結來裝飾。
美麗精緻的繩結作品,從染色,編繩,編織,掛穗兒,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時間。而學習繩結的技藝,也需要三年的練習才算入門。想要掌握更多的技巧,還需要歲月的磨練。
金惠淳:「我經常和學員們說,如果想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學習三年才剛剛開始。因為這需要耗費很多時間,需要毅力和不斷的努力,否則不會順利完成繩結作品。」
在首爾的國家非物質遺產傳授教育館,傳統匠人可以演出、展示,向希望學習傳統工藝的人傳授技藝。
韓國國家遺產廳傳承支援科科長張久連:「目前,國家非物質遺產傳授教育館,有八個傳統藝術類項目、11個技能類項目,共19個項目的非物質遺產保有團體的老師,在館內進行傳授活動。全國有168個這樣的傳授教育館在運營。」
目前,包括金惠淳在內,共有27人在傳承韓國傳統的結繩技能。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金燕、朴炳元韓國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