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18日訊】儘管北京不斷推出措施鼓勵結婚生育,以減緩日趨嚴重的人口危機,中國去年的結婚登記人數仍下跌了兩成之多,創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中國的年輕一代為何拒絕結婚呢?一起來看下面的分析報導。
2月8日,中共民政部發布了最新民政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比2023年減少了157.4萬對,下降幅度超過20%;與此同時,離婚登記人數卻達到262.1萬對,漲幅約1.1%。
在2023年以前,中國結婚登記數已持續下跌多年。2013年頂峰時期曾達到1346.9萬對,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兩年後又跌破800萬,2022年更是降至683.5萬。
中共病毒疫情全面解封的2023年,結婚登記人數回升至768.2萬對,但一年後又再次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如果以十年左右為統計區間,結婚登記數量已經被腰斬。
這則消息引發了民間極大關注和議論,多數人表示這個現象並不令人意外,甚至有人覺得「這麼多人結婚還是太多了」。
有人感同身受:「生活這麼累,哪還有勇氣結婚?」 也有網友反諷,「沒有車貸房貸後代的人生誰不想追求一下。」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認為,這是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危機的一個側面反映。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現在很多年輕人面臨失業壓力,為生計奔波,活著都艱難的情況下,他們沒有能力考慮結婚的事。還有一些啃老的年輕人,對未來沒有信心,考慮結婚人數也是大打折扣。由於2025年的經濟形勢會比2024還要差,結婚人數可能還會降低。」
儘管中共當局宣稱中國擁有14億人口,但此前強推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迅速老齡化,出生率數十年來持續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適婚人群規模逐年減少,也直接導致了婚姻登記人數大幅下降。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31至40歲人口有2.15億,而21至30歲人口只有1.78億,這也意味著2024年適婚的25至34歲人口更少。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表示,2024年結婚登記數量大幅減少,預示著未來出生人口將進一步下降。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沒有結婚就沒有出生,沒有新出生的孩子的話,結構化的這種老齡化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那就是對未來的比如說五年十年以後,這個經濟環境,工作人口的壓力就會更大,政府財政的壓力更大。所以這個社會出現了這種更多的下行的壓力。 這個都是你在過去強制性的去搞計劃生育政策所帶來的惡果。」
中共國家統計局上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率7.76‰,總人口已經連續第三年減少。
去年,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措施,包括敦促高校開設「戀愛教育」課程,以強調對婚姻、愛情、生育和家庭的積極觀念。
民政部也在著手一項修法草案,以簡化結婚手續,同時提高離婚的難度。
另外,國務院還號召地方政府投入資源解決人口危機,並倡導「適齡結婚」的觀念。
前大陸媒體人趙蘭健認為,中國年輕人不婚不育的「躺平」趨勢,並非源於觀念的轉變,而是中共極權統治下生存環境惡化的被迫選擇。
前大陸媒體人趙蘭健:「他們無法承擔房價,也無力支付高昂的教育和醫療費用。他們沒有社會福利,生育意味著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他們被壓榨到極限,連基本的生存環境都不如養殖場的牲畜。不婚不育,不是中國年輕人叛逆,而是他們在極端剝削下的求生本能。」
2022年上海疫情封城期間,一位核酸檢查陰性並堅拒非法轉運的男子,對威脅他家三代將因此受影響的警察說:「這是我們最後一代。」當時這個說法曾震撼全網。
如今,「拒絕為中共生產人礦,讓後代遭受進一步剝削」的說法也越來越在草根百姓中產生共鳴。
編輯/李明飛 採訪/駱亞 後製/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