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22日訊】近年來,關於中共黨魁習近平「中風」、患病,以及政變、兵變等傳聞時有浮現,如果習近平突然在任期內出事,誰會上位接班?至今還是個謎。此前外界猜測,丁薛祥可能是習的「備胎」之一,但時事評論員高新分析,在目前權力最高的政治局常委中,最沒有可能上位的就是丁薛祥。
2月21日,高新在他的《夜話中南海》專欄中,分析了除習近平之外,其他六名政治局常委扮演的角色。
文章認為,從地位高低的角度,分別兼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和全國政協主席的三個人的地位,僅次於總書記習近平。
但從手中掌握的實際權力來看,扮演「副總書記」角色的應該是蔡奇,雖然表面上他在七常委裡排名第五,「但因為他是中央書記處的一把手,政治勢能絕對是在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國務院總理李強和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之上」。
從職責分工來看,七個政治局常委中,六個是一把手,即黨的一把手(習近平),國務院的一把手(李強),全國人大的一把手(趙樂際),全國政協的一把手(王滬寧),中央書記處的一把手(蔡奇)和中紀委的一把手(李希),只有丁薛祥是二把手,而且還只是行政機構的二把手(常務副總理)。
因此作者認為,丁薛祥其實是政治局七常委裡存在感最低的一個。
作者說,回顧以往,從中共十四大至今,歷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裡的那個國務院(第一)副總理,除了十四屆的朱鎔基和十七屆的李克強,其他都是在當屆常委會裡存在感最低的。畢竟只是一個行政二把手。
此前,外界把丁薛祥視為習近平的「備胎」之一,原因是他在本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裡年齡最小。
但是,作者認為,習近平既然已經打破了中共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只能連任兩屆的「陳規」,就斷無可能只連任三屆就心滿意足。所以,2022年為中共二十大的高層人事做通盤考慮的時候,肯定沒有把培養總書記「備胎」的計劃納入其中。丁薛祥的入常則是單純的「政治犒賞」,就是拉降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會的平均年齡。
文章最後分析,「如果習近平安排丁薛祥在二十大上入常是基於總書記職務備胎的考量,那麼當時就會把中央書記處(首席)書記的權位交給他丁薛祥而不是蔡奇。對此,只要丁薛祥本人的腦袋尚未被國務院(第一)副總理辦公室的門給夾壞了,應該是有清醒認識的。」
迄今為止,想接替習或可能成為習接班人的中共高官中,有三個已被關在監獄裡:分別是薄熙來、令計劃、孫政才;有兩個已被邊緣化,分別是胡春華、陳敏爾。
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曾在《習近平的接班人難題》文章中分析,習近平不太可能提前指定接班人,使得接班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動盪。
文章認為,如果習近平突然離任,無論是因病、去世還是辭職,都沒有可以遵循的明確程序,將導致權力過渡的混亂。文章分析幾種可能的接班情境,包括習近平辭職、領導層叛變、軍事政變,或突然患病,每種情境都有其變化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