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州柏克莱研讨互联网对中国的影响

2004年05月07日大陆
【新唐人】在中国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正发展成为一种新兴媒体,它对于中国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海内外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孙志刚事件为例各抒所见。

湖北大学生孙志刚去年因在外未携带暂住证件,被大陆警察关进广州市收容站,三天后被毒打致死。《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进而转载成为互联网通讯的热点话题,有超过一万读者在网上留言,更有多位律师、学者发表建言,最后促使中国当局废止了收容遣送制度。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中国的数字未来”研讨会的、大陆网路业界人士表示,孙志刚事件体现了网络媒体这一民众可以自由表达声音的管道,对中国政治和社会起到的正面作用。

哥伦比亚法学院的本杰明.李伯曼则对孙志刚事件所代表的社会变革的冲击力量提出疑问。他例举去年黑龙江哈尔滨的“宝马案”中,苏秀文驾驶宝马SUV车撞死卖菜农妇刘忠霞,造成13人受伤。判决结果同样引起大量中国网民的不满和讨论,但最终由于苏秀文可能直通中央领导人的背景,媒体和网站上的相关案件报道和评论在全国被封杀。

而大陆网路业界人士也指出,按目前中国新闻署的政策规定,网路媒体的新闻来源仅限于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不能有自己的采访记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院长欧佛.谢尔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可能会象电报、电台和电视的出现那样对中国社会起到变革性的作用,但它对于中国政府、百姓和社会的长远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该院的中国网路项目主任肖强对此持有乐观态度:“总的来说,信息科技对中国社会的信息流通不仅带来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为以后真正的自由制度化的建立在不断地提供条件。”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