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5年07月28日讯】【艺海漫游】(89)诗情花意 中华插花展(上集):什么是“花朝节”呢?
在初春时节,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有一场盛大的--2005中华插花艺术展,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选在“花朝节”期间举行插花展;然而什么是“花朝节”呢?这个现代人闻所未闻的节日是从何而来呢?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
在中国人以前有四大节日,这四个节日里头,非常巧妙的安排,春夏秋冬各有一个,而且春天的这一个,就是在春天的正中间这一天,第一个节日是在早上,所以叫做“花朝”,第二个是在中午所以叫做端午,第三个是在晚上,所以古时候人叫做月夕?相传起源于六朝时代,而且还是个全国性重要的节日,于农历二月十五日举国欢渡“花朝节”,由此可见中国人赏花、爱花有多深、有多久远的历史了。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这个时候正好,天地之间都是很温和, 气候也很好,所以春天的时候百花盛开,秋天的时候秋高气爽,所以一个叫做花好,一个叫做月圆,只有这两个是美好的日子,那么在花好的这一天叫做花朝,一大清早就开始要过节日,就会有县太爷为花或者花神,祝福它生日快乐,因为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所以春天有百花就表示,秋天有丰硕的果实,或者是有丰硕的成果,所以预期今年是丰收的一年,所以要先为百花来祝福它生日快乐,就有所谓的花神祭的这样的一个习俗。插花起源自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中用以礼佛的“供花”,后来渐渐衍生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藉由展览,让人们认识这一个深具中国人文的美丽节日──“花朝节”。
那么花神祭就是会有很多的花树,这一棵就是四季桂,那么我们展览的时候,就把它迎奉到我们的展场,当做我们这一次展览的,最重要的贵宾一样,我们为它结彩带,祝福国泰民安、一切顺利,自己能够有什么愿望,都可以在这个时候许愿,也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希望跟天地之间美的东西相沟通,为自己祝福,也为全人类祝福。
祝福自己,也祝福全人类,每一年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由祭花神展开这一场? ,有浓浓的文化内涵,又雅致、温馨的展览。从民国七十三年(1984)开始,历史博物馆就结合了,中华妇女兰艺社,在馆里头举办插花展,那是第一届,因为中国的插花既然有那样,辉煌的历史,研究和推广是有必要的,所以才组织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那么这个会现在有一万多人,包括大陆的、还有日本的、韩国的和新加坡的。二十一年前一场号称为自唐宋以来首见的中国古典插花展,从此开启了中国式插花艺术的大门,尤其是今年的花展,让人耳目一新,原来芬芳瑰丽的花艺竟然也可以用来诠释“诗情”,“花意”竟然可以表达中国的文人气息。一年一度的中华花艺展览,主题是“诗情花意”,那么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一个非常爱花的民族,因为他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一个民族,对于大自然的生物特别的敏感。在为期九天的展览期中,一百五十名花艺创作者以作品展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之心,分三梯次展出四百多件作品,堪称花艺界的一大盛会。
中国插花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时代,插花与“焚香”、“点茶”、“挂书”同称四艺,成了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一门传统艺术。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那么什么叫做中国插花,什么叫做中华花艺?为了要诠释它,所以从第一年的,历史的展览以后,每一年就有一个主题,譬如说“水与花”,还有“六大花器”,一直延续到今年就是“诗情花意”,那么这个主题,我们从这个主题来表现之外,也能够显示出这个中华花艺,跟别的流派的不一样。已有千年以上历史的中国插花艺术,历经清末民初战乱频传,民生疾苦的年代,终至没落到现代人不知道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存在。
林静:历史博物馆就有一场展览,那个时候就是说是,中国花艺的一个回顾展,然后那个展览,让我非常的感动,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教池坊了,我带着学生来参观的时候我非常的感动,因为它每一个古画,从前就是文人在插花,所以他们会把那个画给画下来,每一个古画的前面,就仿着那个古画插一盆花出来,甚至那个花器也仿得一模一样,让我非常的感动,然后我就赶快探讨说,怎么会有这么有心人来探讨,中国的花艺。经由初次的悸动,当时还在担任日本池坊的插花老师林静才知道,原来中国有插花的艺术,而且那么的精美、那么的扣人心弦。
黄昭美:我们跟随教授,已经快要二十年的时间了,那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我会吸引到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这样子的深、这样子的迷,就在民国七十三年(1984),第一次我们第一届的展览的时候,启发我对中华花艺,中华文化的喜爱,才了解说插花不只是外表而已,内涵也很重要,也是文学方面、艺术方面的修饰,还是永久的在学习,在读书这样子。资深花艺老师黄昭美所说的教授,就是今日的馆长黄永川;然而黄永川又是怎么样的机缘走入中华花艺的呢? 黄教授他本行不是为了插花,而走上这一条路,他只是在历史博物馆上班的时候,他到英国去,英国去大英博物馆,发现了我们的器皿,就在大英博物馆那边展出,他就认为说这个可以推广,他的目地不是要带领,只是要带动我们台湾的插花界,能够爱自己的文化 。起因于在大英博物馆里,对展出中的古老中国花器的惊艳,因此黄永川在二十一年的岁月中,引领着花艺老师们,持续不断的努力扎根,让中华花艺的根衔接千年前的血脉,并且结出芬芳的果实来。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因为一讲起插花,就想起日本的东洋花,她有三千流派实在是很蓬勃,还听说每两个妇女,就有一个人学过插花。黄永川谈及日本的花道本身就含有日本的文化、人文精神在里面,中国人学日本花道只有依样画葫芦的感觉而已;然而中国花艺在历史的洪流中沈寂已久,刚开始要推动时,遇到最大的瓶颈竟然是如何摆脱日本花道的阴影。
黄昭美:以往我就是学日本的流派,那日本的流派,是比较注重形式而已,意境就比较缺少,那我们中华花艺,就是意境比较深厚,有文学的底子 。
林静:我们真的是应该回来,探讨自己的东西。黄教授,他有在传授这样的理念,中国花艺的理念,那我就毅然决然的,把池坊给结束掉,赶快来走入中华花艺,这么一走就十九年了。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日本的插花也好,他顶多就是一个小主题 ,或者上面有几个字,那么西洋的几乎就没有。
那么中华花艺就不是,它每一盆花几乎都要有诗意,讲求意境。花艺老师们说每一年的主题都不一样,打从主题订下来以后,黄永川就开始安排和主题相关的课程,他们往年做过的主题出现不少大题目,例如曾经做过琴棋书画、易经、禅学等等,在那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就要深入的去认识和解读,而后找出它的内涵。她要插这盆花的时候,他就是对于花的赞美,对于大自然的赞美,那么大自然这种花草的美感,跟人类的懈诟,来达成一个里头内涵的一种? 精神,她就把这个精神,很自然的表达在一个花器上面,这就是中国插花的最大精神特色,那么也有异于别的各个流派;它为什么有格调,为什么要耐人寻味,为什么看起来这么样的亲切,而意涵非常的隽永,就是因为它里头有诗情。用快乐的心情在中国文化中不断的学习,? 不但无限的开拓了花艺老师们的心境及视野,而且也大大的提昇了她们艺术的领域。
黄昭美:他扛得也是很累,那我们也是学得很快乐,跟着他的脚步在走 。经过多年的努力,花艺老师们摆脱了日本流派影响,终于能自在的诠释着中国人特有的艺术文化,不经意的从插花作品中流泄出自尊与自信,彷彿宣告着这是一份好不容易得来的荣耀。今年的主题“诗情花意”,花艺老师们在将近一整年的时间里,接受了黄永川安排的和诗有关的课程,读诗、背诗、赏诗、找诗之后,再选定自己喜欢的诗词,最后构想如何把“诗情”呈现出来。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那么这一次的展览,我们把它分成了六个主题,插花的人,寻着这一个,也许去找一些现成的诗,他有感觉的,也许不是,是他自己的感觉作的一首,也许是打油诗也好,但是诗情是很丰富的,不是只有古典诗,也包括台语诗;古典诗里头的种类就很多,美感真的是,欣赏诗就已经够我们回味无穷。这一场“诗情花意”的花展盛晏,人们品尝一件件古典优美的花艺创作,在赞赏惊叹之馀,不免好奇的想知道,这些用具象的插花,表现出意象诗情的精采作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黄昭美:插作的范围也各有不同,像我这一区虽然是理念花,但是它是以叙述,就是歌功颂德,所以我们找诗词的话,一定也要往这个方面来找,那找到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个句子,念得更了解所叙述的是什么精神,然后才去找花器花材,那我所发现的就是说,“家后”这是台湾话,“家后”就是像我们,像爱花的人一样,就嫁给了花了。
用嫁给了花的心情来歌咏花草,谁说草木无情呢,在花艺家们的心里,他们和花草必然已交谈了千言万语,才能这样一生执着花艺的领域。咱有一日若老,找无人毋咱有孝,我会坐惦椅条,讲我少年的时阵我有多好;那我就是意思说,我们插花的老师,到老的时候会讲释? ,诠释我们在打拼的时候,那种辛苦让年轻的人了解,那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的,像“家后”一样的。吃好吃坏都不会计较,也无怨天怨地也不会,就是默默的在付出,就是没有什么怨言。用为人妻、为人母,无怨无悔的付出一生的心情,来影射他们开创中华花艺的经历,想来他们必然走过了一段不足与外人道的艰辛路程。我这个作品是用藤来做,那就表示我们“家后”嘛,都是拼命的在做事情,像这个手一样就在做、就在动,就是在动感之中,像这个器皿就是这样子的不稳定,她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就在做事,她只会在做事,然后尽量的克服困难的环境,就是这个样子,那这个花我用红色的,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妇女对未来的盼望,总是一个很有高兴的心情,在做这个事情,不管是回报是好或者是坏,她都是任劳任怨的在做事,笑口常开。任劳任怨、笑口常开,这正如花艺老师们的心情写照,一方面辛苦的耕耘着中华花艺的园地,另一方面又心满意足的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华民族嘛,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艺术的中心,不要盲的跟从,那我们可以从西方各国,去学一些新的观念,然后再发扬光大。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没有艺术文化的话,就会被流落为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民,所以我们必须要提昇,所以我们就是每年都在历史博物馆,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环境,给我们来发扬让我们插作,我们十二万分感恩的心。
花艺老师感激台湾历史博物馆提供这么好的场地,使一年一度的美丽飨宴,得以让民众从平易近人的角度去欣赏落实在生活中的插花美学,这真是一趟丰富典雅的文化之旅。
在初春时节,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有一场盛大的--2005中华插花艺术展,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选在“花朝节”期间举行插花展;然而什么是“花朝节”呢?这个现代人闻所未闻的节日是从何而来呢?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
在中国人以前有四大节日,这四个节日里头,非常巧妙的安排,春夏秋冬各有一个,而且春天的这一个,就是在春天的正中间这一天,第一个节日是在早上,所以叫做“花朝”,第二个是在中午所以叫做端午,第三个是在晚上,所以古时候人叫做月夕?相传起源于六朝时代,而且还是个全国性重要的节日,于农历二月十五日举国欢渡“花朝节”,由此可见中国人赏花、爱花有多深、有多久远的历史了。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这个时候正好,天地之间都是很温和, 气候也很好,所以春天的时候百花盛开,秋天的时候秋高气爽,所以一个叫做花好,一个叫做月圆,只有这两个是美好的日子,那么在花好的这一天叫做花朝,一大清早就开始要过节日,就会有县太爷为花或者花神,祝福它生日快乐,因为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所以春天有百花就表示,秋天有丰硕的果实,或者是有丰硕的成果,所以预期今年是丰收的一年,所以要先为百花来祝福它生日快乐,就有所谓的花神祭的这样的一个习俗。插花起源自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中用以礼佛的“供花”,后来渐渐衍生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藉由展览,让人们认识这一个深具中国人文的美丽节日──“花朝节”。
那么花神祭就是会有很多的花树,这一棵就是四季桂,那么我们展览的时候,就把它迎奉到我们的展场,当做我们这一次展览的,最重要的贵宾一样,我们为它结彩带,祝福国泰民安、一切顺利,自己能够有什么愿望,都可以在这个时候许愿,也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希望跟天地之间美的东西相沟通,为自己祝福,也为全人类祝福。
祝福自己,也祝福全人类,每一年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由祭花神展开这一场? ,有浓浓的文化内涵,又雅致、温馨的展览。从民国七十三年(1984)开始,历史博物馆就结合了,中华妇女兰艺社,在馆里头举办插花展,那是第一届,因为中国的插花既然有那样,辉煌的历史,研究和推广是有必要的,所以才组织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那么这个会现在有一万多人,包括大陆的、还有日本的、韩国的和新加坡的。二十一年前一场号称为自唐宋以来首见的中国古典插花展,从此开启了中国式插花艺术的大门,尤其是今年的花展,让人耳目一新,原来芬芳瑰丽的花艺竟然也可以用来诠释“诗情”,“花意”竟然可以表达中国的文人气息。一年一度的中华花艺展览,主题是“诗情花意”,那么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一个非常爱花的民族,因为他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一个民族,对于大自然的生物特别的敏感。在为期九天的展览期中,一百五十名花艺创作者以作品展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之心,分三梯次展出四百多件作品,堪称花艺界的一大盛会。
中国插花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时代,插花与“焚香”、“点茶”、“挂书”同称四艺,成了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一门传统艺术。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那么什么叫做中国插花,什么叫做中华花艺?为了要诠释它,所以从第一年的,历史的展览以后,每一年就有一个主题,譬如说“水与花”,还有“六大花器”,一直延续到今年就是“诗情花意”,那么这个主题,我们从这个主题来表现之外,也能够显示出这个中华花艺,跟别的流派的不一样。已有千年以上历史的中国插花艺术,历经清末民初战乱频传,民生疾苦的年代,终至没落到现代人不知道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存在。
林静:历史博物馆就有一场展览,那个时候就是说是,中国花艺的一个回顾展,然后那个展览,让我非常的感动,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教池坊了,我带着学生来参观的时候我非常的感动,因为它每一个古画,从前就是文人在插花,所以他们会把那个画给画下来,每一个古画的前面,就仿着那个古画插一盆花出来,甚至那个花器也仿得一模一样,让我非常的感动,然后我就赶快探讨说,怎么会有这么有心人来探讨,中国的花艺。经由初次的悸动,当时还在担任日本池坊的插花老师林静才知道,原来中国有插花的艺术,而且那么的精美、那么的扣人心弦。
黄昭美:我们跟随教授,已经快要二十年的时间了,那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我会吸引到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这样子的深、这样子的迷,就在民国七十三年(1984),第一次我们第一届的展览的时候,启发我对中华花艺,中华文化的喜爱,才了解说插花不只是外表而已,内涵也很重要,也是文学方面、艺术方面的修饰,还是永久的在学习,在读书这样子。资深花艺老师黄昭美所说的教授,就是今日的馆长黄永川;然而黄永川又是怎么样的机缘走入中华花艺的呢? 黄教授他本行不是为了插花,而走上这一条路,他只是在历史博物馆上班的时候,他到英国去,英国去大英博物馆,发现了我们的器皿,就在大英博物馆那边展出,他就认为说这个可以推广,他的目地不是要带领,只是要带动我们台湾的插花界,能够爱自己的文化 。起因于在大英博物馆里,对展出中的古老中国花器的惊艳,因此黄永川在二十一年的岁月中,引领着花艺老师们,持续不断的努力扎根,让中华花艺的根衔接千年前的血脉,并且结出芬芳的果实来。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因为一讲起插花,就想起日本的东洋花,她有三千流派实在是很蓬勃,还听说每两个妇女,就有一个人学过插花。黄永川谈及日本的花道本身就含有日本的文化、人文精神在里面,中国人学日本花道只有依样画葫芦的感觉而已;然而中国花艺在历史的洪流中沈寂已久,刚开始要推动时,遇到最大的瓶颈竟然是如何摆脱日本花道的阴影。
黄昭美:以往我就是学日本的流派,那日本的流派,是比较注重形式而已,意境就比较缺少,那我们中华花艺,就是意境比较深厚,有文学的底子 。
林静:我们真的是应该回来,探讨自己的东西。黄教授,他有在传授这样的理念,中国花艺的理念,那我就毅然决然的,把池坊给结束掉,赶快来走入中华花艺,这么一走就十九年了。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日本的插花也好,他顶多就是一个小主题 ,或者上面有几个字,那么西洋的几乎就没有。
那么中华花艺就不是,它每一盆花几乎都要有诗意,讲求意境。花艺老师们说每一年的主题都不一样,打从主题订下来以后,黄永川就开始安排和主题相关的课程,他们往年做过的主题出现不少大题目,例如曾经做过琴棋书画、易经、禅学等等,在那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就要深入的去认识和解读,而后找出它的内涵。她要插这盆花的时候,他就是对于花的赞美,对于大自然的赞美,那么大自然这种花草的美感,跟人类的懈诟,来达成一个里头内涵的一种? 精神,她就把这个精神,很自然的表达在一个花器上面,这就是中国插花的最大精神特色,那么也有异于别的各个流派;它为什么有格调,为什么要耐人寻味,为什么看起来这么样的亲切,而意涵非常的隽永,就是因为它里头有诗情。用快乐的心情在中国文化中不断的学习,? 不但无限的开拓了花艺老师们的心境及视野,而且也大大的提昇了她们艺术的领域。
黄昭美:他扛得也是很累,那我们也是学得很快乐,跟着他的脚步在走 。经过多年的努力,花艺老师们摆脱了日本流派影响,终于能自在的诠释着中国人特有的艺术文化,不经意的从插花作品中流泄出自尊与自信,彷彿宣告着这是一份好不容易得来的荣耀。今年的主题“诗情花意”,花艺老师们在将近一整年的时间里,接受了黄永川安排的和诗有关的课程,读诗、背诗、赏诗、找诗之后,再选定自己喜欢的诗词,最后构想如何把“诗情”呈现出来。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那么这一次的展览,我们把它分成了六个主题,插花的人,寻着这一个,也许去找一些现成的诗,他有感觉的,也许不是,是他自己的感觉作的一首,也许是打油诗也好,但是诗情是很丰富的,不是只有古典诗,也包括台语诗;古典诗里头的种类就很多,美感真的是,欣赏诗就已经够我们回味无穷。这一场“诗情花意”的花展盛晏,人们品尝一件件古典优美的花艺创作,在赞赏惊叹之馀,不免好奇的想知道,这些用具象的插花,表现出意象诗情的精采作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黄昭美:插作的范围也各有不同,像我这一区虽然是理念花,但是它是以叙述,就是歌功颂德,所以我们找诗词的话,一定也要往这个方面来找,那找到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个句子,念得更了解所叙述的是什么精神,然后才去找花器花材,那我所发现的就是说,“家后”这是台湾话,“家后”就是像我们,像爱花的人一样,就嫁给了花了。
用嫁给了花的心情来歌咏花草,谁说草木无情呢,在花艺家们的心里,他们和花草必然已交谈了千言万语,才能这样一生执着花艺的领域。咱有一日若老,找无人毋咱有孝,我会坐惦椅条,讲我少年的时阵我有多好;那我就是意思说,我们插花的老师,到老的时候会讲释? ,诠释我们在打拼的时候,那种辛苦让年轻的人了解,那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的,像“家后”一样的。吃好吃坏都不会计较,也无怨天怨地也不会,就是默默的在付出,就是没有什么怨言。用为人妻、为人母,无怨无悔的付出一生的心情,来影射他们开创中华花艺的经历,想来他们必然走过了一段不足与外人道的艰辛路程。我这个作品是用藤来做,那就表示我们“家后”嘛,都是拼命的在做事情,像这个手一样就在做、就在动,就是在动感之中,像这个器皿就是这样子的不稳定,她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就在做事,她只会在做事,然后尽量的克服困难的环境,就是这个样子,那这个花我用红色的,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妇女对未来的盼望,总是一个很有高兴的心情,在做这个事情,不管是回报是好或者是坏,她都是任劳任怨的在做事,笑口常开。任劳任怨、笑口常开,这正如花艺老师们的心情写照,一方面辛苦的耕耘着中华花艺的园地,另一方面又心满意足的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华民族嘛,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艺术的中心,不要盲的跟从,那我们可以从西方各国,去学一些新的观念,然后再发扬光大。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没有艺术文化的话,就会被流落为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民,所以我们必须要提昇,所以我们就是每年都在历史博物馆,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环境,给我们来发扬让我们插作,我们十二万分感恩的心。
花艺老师感激台湾历史博物馆提供这么好的场地,使一年一度的美丽飨宴,得以让民众从平易近人的角度去欣赏落实在生活中的插花美学,这真是一趟丰富典雅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