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王维洛先生介绍:“联合国把世界上面临死_的植物或动物种类,会绝种的这个,他列了一张表,这张表就叫红皮书。按照德国这里的一般规矩,如果你这个工程会涉及到一种种类在红皮书上,如果你拿不出确实的措施来证实你是能够挽救这些生物种类的话,这个工程是没有希望上马的。”
中华鲟是中国独有的,也是世界上27种鲟鱼中,最珍贵稀少的一个种类,每年的10月到11月,成年中华鲟会从大海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1981年葛洲坝截流,阻断了中华鲟回到上游的路,被挡在坝下的鲟鱼,于是在葛洲坝下产卵,1996年,葛洲坝下,被划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鲟鱼专家组成员危起伟先生介绍,中华鲟的产卵场由截流前的16处,被压缩到只剩坝下一个面积狭小的区域,不幸的是,在2004年,葛洲坝为了扩大通航能力,在产卵场中心,又修建了一道与葛洲坝垂直的坝体。危起伟先生指出:在产卵地的核心区施工,对中华鲟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而王维洛先生则表示,葛洲坝建坝之时,并未考虑到洄游性鱼类的问题,当问题出现后,中共当局却迷信技术万能的理论,认为利用人工繁殖放流的方式,可以达到保留物种的目的。
王维洛:“它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在工程上在技术上犯了一个错误,然后我用另一个技术措施,来解决这个工程所产生的问题。然后这个问题再产生,再用一个工程来解决,另外一个产生的问题,结果使得问题越来越大。”
据了解,中华鲟研究所自1982年来,每年向长江�放流十万尾人工繁殖的鱼苗,但十多年来发现 “全军覆没”。监测显示,在葛洲坝截流以前,每年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的中华鲟超过3500尾,如今不到500尾,锐减了70%。
新唐人记者 林慧心 伊屏 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