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兵马俑特展

2007年08月25日娱乐
【新唐人2007年8月25日讯】【艺海漫游】(181)兵马俑特展:兵马俑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计算。

经过七年,兵马俑再度来台,第一站抵达台中市科学博物馆;策展人何传坤博士表示,兵马俑具有两千年的历史,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计算。

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艺海漫游,今天在节目中为您介绍“兵马俑特展”。二OOO年,台北历史博物馆首度展出兵马俑,经过七年,兵马俑再度来台,第一站抵达台中市科学博物馆;策展人何传坤博士表示,兵马俑具有两千年的历史,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计算,另外,渡海来台的每一件陶制的标本都非常重,搬运中,千万不能让它们稍有碰触而有所损伤,所以在移动的时候必须要特别的小心,也因此增加了搬运的难度;同时,又因为台湾位处地震带,所以主办单位也特别在兵马俑腰部的地方加强固定,并且把它们围起来;在严阵以待的情况下,兵马俑特展终于顺利的在台湾举行。

节目一开始,我们从艺术的观点出发,一同来欣赏这些好不容易来到台湾的兵马俑。

长久以来,不管是绘画或雕塑,一提到写实的创作方式,我们都直觉的认为那是西方的东西,因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艺术表现,大都不重视形象比例的准确性,所以一谈到写实,就认为它是西方的技法。

石雕家-王壬癸:在雕刻技法上,我们是有学习西洋的东西,这个倒是有西洋的雕刻技法、比例结构、美学的概念,有那个东西在,但是也有我们这边的味道存在,所以我们像骑木马之类,这个是比较属于我们的东西,比较属于我们东方的东西,然后加上西方的技法,这样去创作。

写实,就要先学素描,把物件的比例形体画得准确,这是入门的第一步;所以不管以后是不是要成为一位艺术家,只要是想学习艺术创作的人,都必须先学西洋的素描,来奠定美术基础。

但是,当我们来到兵马俑的面前,才惊讶的发现,兵马俑竟然是那么样的逼真,一尊尊活灵活现的彪形大汉就这么站立在眼前。

它这个写实的,写实的概念到秦代的话,是我们在美术史上,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要看,整个兵马俑发现的话,在中国总的一个雕刻,美术史上面的话,它是工艺上面已经到了颠峰,一方面我们可以讲,考古学的发现很重要,可是在整个中国,一个艺术史上面的话,是有很重要的一个地位。这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万万没有想到,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朝,他们早就用精准的写实技法塑造兵马俑了。

何博士:那我们现在一般人看东西的话,看到跟你一般大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有一种震撼的作用在里边,所以这一些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大约六千多尊的兵马俑,站在那个坑里面的时候,那这个景观,到过一号坑的人,只要是经过它的厅,进去的话一看到兵阵的话,就被震撼在里边。秦俑一般的高度差不多有一点八米左右,可以说是大力士的形象;依秦俑的身材来看,就算是翻遍现代的中国人,也很难找到那么多那么高的人,这不禁让人怀疑,到底是秦朝的人真的长得这样呢?还是那些陶工塑造出理想化的秦朝将士?大陆都叫千人千面的,这个完全跟陶工有关系,我们现在仔细看所有的俑的话,脸的表情没有一位是一样的。数量高达数千个的秦俑,据说找不到两个面貌相同的;因为秦俑的制作方式是先以模型作出人头的粗胚外型,然后再一个、一个进行细部雕刻。陶匠蓄意追求各个俑长相上的差异,无论是在五官、发型、胡须等等都力求不同。那这个坑现在只挖了三分之一,为什么?前面有讲了,主要因为彩绘的保存的问题。兵马俑原来在地下,听说埋在地下的时候,它的温湿度没有问题,可是它一出土了以后,跟现在的空气一接触了以后,它会发生化学作用。在开挖的时候没有小心,所以原来的堆土跟彩绘层两个沾在一起了,整个的彩绘层在挖的时候跟土一起剥掉,那后来在二号坑的时候,发现有彩俑的画,他们慢慢可以了解了,原来所有的兵马俑,并不是灰黑色的,原来是全彩的。

传说中那个既大又壮观的阿房宫毁于项羽之手,而那些被深深埋在地下的兵马俑,当时也受到大火的波及,有些俑的脸上被染成黑色的部分,据说就是曾经被烧过的痕迹。那我说精品的原因是,那在大陆所讲的一级文物的话,就等于台湾的国宝级的,那特别像彩俑的话,甚至于它整个衣服上的颜色,还可以保存下来,特别是面部的颜色,可以保存下来的话,现在在二号坑出土的彩绘俑的话,只有六件,我们这里有两件。墙上呈现的是经过考核后,所画出来的秦朝将士的复原图,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兵马俑原来制作的时候,它的色彩是如此的鲜艳多彩。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始皇陪葬坑在一九七四年被发掘出土,包含陶俑、陶马的数量高达六、七千个,它的出现,立刻引起全球震惊;而在这次的展览中,主办单位特地为观众展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骑兵俑、跪射俑,以及御手俑,引导我们认识兵马俑的军阶和军种,也让历史在现场重现。

秦俑之所以让人觉得震撼的原因,除了它的历史悠久、数量庞大之外,还有就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看过这样形态比例的陶制品,所以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拿现代的雕塑来对应着看,很多雕塑家也使用陶土,但他们是先用陶土塑造形象之后,接着制作模具,然后再转换成铜、塑钢等等的材质,并没有直接把陶拿去窑里烧制;他们只是拿来当成胚体而已,所以在做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雕塑家余灯铨:必须你要有一个支架,像我这样的支架,它是用钢筋下去做出来的,里面都要焊一些钢筋,它整个的一个骨架结构,因为这个泥土也是非常的重,利用这两个来支撑,这里的一个重量,钢筋做完之后再用泥土塑上去,塑完型之后,我们要经过分模的一个动作,把模子一块一块分出来之后,再做灌模的一个部分…。

大家不要看了,这个俑它要做的话,先从脚踏板开始,上面做脚ㄚ、然后做腿,完了以后身体的这一部分的话,它用泥条盘住、盘上去,然后做完了以后,手、双臂、头都是做完以后,另外把它在一起,那在台湾跟大陆,很多人做实验的话,他就发现了,就是说下面做好了以后,上面身体放上去的话,整个会垮掉。

陶制品和雕塑不同的地方,在于陶制品的里面必须是中空,不能有任何支架,所以越大的作品就越重,相对的难度就越高;另外还有不同的地方是,如果要直接烧窑的话,在塑陶之前,要仔细的做好练土的动作,否则拿着留有空气的陶土去做作品的话,在烧炼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爆破的情形。陶艺家-吴让农:永远让你抓不住….好玩的地方就在这里..。打开的时候很高兴,…等冷了完全打开才知道只高兴一点点而已……。陶艺家吴让农讲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再高明的行家也无法掌控窑里的世界,陶器在火的熔炼下会产生很多无法预料的变化。 那就是说这一套技术,我们到现在为止还不太清楚。所以这一部分做陶的技术的话,现代的人几乎是没有办法复制,也可以这么说他们里面,很多做陶的技术失传,那这个很多人都想问这些陶工到底那里去了?现代的陶艺家使用的还是可以控制温度的电窑、瓦斯窑;而在古代当然没有这些装备了,不只如此,而且秦俑还是超乎寻常的大作品,所以即使对现代陶艺家来说也是有难以克服的难度的。那现在有人他们一直在怀疑,到底有多少人做这么多的俑,那据陶俑在不起眼的地方,它都留了一些陶工的名字。大概应该是有八十七位陶工,这一辈子就是做,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所有的兵马俑,都是从他们手里做出来的,那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艺术家,他的一辈子就是做陶俑。那我想这个八十几个人的话,也有很多人说,最近也有很多的观众上网,一直来问我们,说这些人是不是被活埋了?

综观来看,从秦朝以后所出土的雕塑品,不论在形体的比例上,或是雕塑的技法上,竟然都看不到秦朝的技法,为什么秦俑的雕工就如同昙花一现的消失不见呢?所以人们不得不怀疑那些陶工被活埋了。在秦始皇墓附近,陪丧坑应该有五百多处,现在挖到的还不到十八处,所以也就是说未来这个工作量,相当的大,慢慢再挖下去的话,触动的东西会更多,可是这里面我们挖到了,只有一个我们叫它行土墓地,在这边挖到五百多具人骨,我们现在就不清楚,这些人骨是刑犯的?或者是工人的?所以现在我们还不太清楚,这些陶工跟那个行土的墓地,两个有没有关系,这个我们还找不到,那当然秦始皇据说,很多的书生被埋掉,显然说有那个可能性的话,那这些陶工,不知道有没有跟着一起下去。

那么装得下这么多地下兵团,到底秦始皇的陵墓有多大呢?根据发表的考古报告上说,它的规模相当于五个国际足球场那么大。那另外这个兵阵的发现,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关系,我们对于秦代,秦始皇生前的时候他的兵阵,因为一号坑的发现以后,我们慢慢开始了解了。

只要是借展到,全世界每个地方去的话,都是很轰动,这个轰动的原因就是说,怎么有可能死后的世界里面,做得跟真人一般大的俑,那这种概念,在全世界其它地方比较少。不管陪葬坑装的是人还是俑,数量都大得让人怵目惊心,看的虽然是展览,但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大戏,也同时上演。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动用这么大规模的陪葬坑呢?“到底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三十九岁时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自称始皇帝。同时宣称其子孙延续万世,代代承袭。然而,秦朝却只有十五年就灭亡了,这个事实和秦始皇的理想显然有天壤之别。作为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统治者,秦始皇的陵墓和地宫都大得惊人,而长城的规模更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照一般的情形推论,当时秦朝是很强大的,那么为什么它却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崩溃了?就如同璀璨的烟火一样,在绽开出万丈光芒的同时,戛然而止。莫非就如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引述西汉政论家贾谊对秦朝亡国的看法中说的:“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具有厚丧的习俗,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到,秦始皇从13岁继承王位起,就开始为自己修陵造墓,修建时间长达三十九年,期间动用了七十万人参与;工程之浩大,实在是现代人所无法想像的。兵马俑的声势浩大,然而什么是“俑”?在《说文》中记载,俑是偶的假借字,是指殉葬用的“人形明器”。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在《孟子•梁惠王上》篇中,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在中国以前的话,比如说像商代的话,是活人陪丧,可是后来到春秋战国以后,有的是用木头,可是到了秦代,为什么它是用这个陶做的俑,原大的在这里出现了,这里也就是说它跟前面不一样,可是跟后面的汉代也不太一样。到汉代的话,汉阳陵的话,它陪丧的东西就变成三分之一大,有很多人说它是受了道家的思想,就是他不希望真人这么大,这个是他不能杀生这种概念,可是整个兵马俑看起来的话,秦代的东西杀气太重。秦王朝期间,铲除的对手人数超过一百四十万人,在书中的捷报单中写着:“破赵于长平,四十万尽杀之。”照这样看来,造下那么多的杀生之业,是不是也是造成秦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呢?

这个绿面俑的颜色,到底为什么是绿的?我刚刚讲过在二号坑只发现六件,里面就是这一件脸是绿色的,当然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出土以后,有化学变化,可是它化学变化,为什么身体上的,其它的红色没什么变化,弦这个也是原来的颜色,而且它的领子是天蓝色的,那个颜色为什么没有变,所以这个大概是不太可能,另外据说也许是大家都在怀疑,这个陶工在做的时候,有没有模特儿,有模特儿的话也许他的脸,有一点点靠近绿。为什么它的脸是绿色的呢?绿面俑是这一次来台湾展览时,文宣上面的第一男主角,它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带来许多有趣的想像空间,同时也冲淡了这个兵团的肃杀之气。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陶工,反应陶工这个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就把这一尊的脸色变成绿色的,其实它这个绿色跟裤子的颜色,是一样的,所以这一件也可以说是国宝级的,那为什么说这一件特别重要,大概是回到大陆以后,不太可能再出来了。这些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它们不但受到全球考古、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很多的话题,据说发表出来跟兵马俑有关的文章竟然多达一万篇以上呢。陪丧坑大概有五百多,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只是一小部分,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展场所看到的,百戏俑是从来没有想过会出现的;另外比较重要的是这个水禽坑,到秦代的话青铜器到秦代的话,就已经结束,可是为什么水禽是用青铜做的,而其它的俑是用陶土做的,这点我们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面可以看到,到下一个阶段到汉代的话,秦汉的话全部出现铁器,所以它里边的话,青铜器到秦代就开始结束了。

112公分的铜仙鹤属一级文物,当时在京畿和各地都设有许多苑囿,专门收集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秦朝人民原为牧马的民族,工匠把马刻画得非常的细腻生动,陶马的造型准确,技法熟练,对于动物塑型他们有相当高的水准。那我们也希望,让台湾地区的民众了解,你要变成世界文化遗产的话,它是有条件的,看到古物的话,第一个我们希望是说要原地保存,另外一个你要永久的保存,保存了以后,大家不要忘了,这个是资产,我们叫它文化资产。身为人类学家,何博士对于文化资产的保存,非常的用心,因为每一件记录着时光岁月的文物,都是无价之宝,它们都是胜过千言万语的历史见证。文物无法复制,历史不能从来。兵马俑特展除了让观众欣赏到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帮大家上了一堂历史课;而人类学博士何传坤,深深了解文物保存的重要性,在节目中语重心长的呼吁民众,要养成重视文物的观念。

今天的艺海漫游就为您介绍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观众朋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