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艺谋导演的奥运开幕式,海外有很多批评,主要认为它通过人海战术,表现的仍是群体主义的专制价值,而没有自由的精神;在技术层面,也有明显的败笔。
在思想层面上,最根本的是张艺谋没有明白什么是奥运精神。他从构思开幕式初始就对媒体说,要在开幕式上展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向世界推出中国。这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因为奥林匹克从诞生开始,其宗旨就不是要人们展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恰恰相反,要展示的是个人的自由、个体的竞争精神。近年不少奥运开幕式都加进一些本国历史、本地文化特色的内容,但基本都成为其最败笔的一部分;而张艺谋做的,是把别人的一段败笔,拉长到近乎整个开幕式。
张艺谋的主导思想是宣传国家民族和历史,而不是奥林匹克精神,再加上中国文化历史中,自由精神的资源本来就非常稀少,于是一场奥运开幕式,就变成文化民族的群体主义的解说,而没有展示任何自由精神,没有激起任何昂扬奋进的情绪。那么他无论调动多少人力、灯光、色彩、数码科技手段,操演出多少像机器人一样动作整齐的方阵和呐喊,都没法使这场开幕式有灵魂——人的自由精神。
张艺谋不理解奥运精神,却吃透了胡锦涛的政策。他通过人群方阵多次排出巨大的“和”字,巧妙而清晰地传递了主席台上权力者的“和谐社会”、“和平崛起”的说法;与官方的意识形态默契、和谐。于是,中国——这个刀枪下的“和谐”、这个封住所有与党不同声音的“和谐”,就在全世界面前变成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美好图画。
然而,小女孩唱的五十年代革命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还是假换包的),军人迈着正步、护送血染的五星旗,这些场面,才代表了中国的真实:这是一个靠洗脑、镇压维持的专制社会。
而这样一个专制社会,却起了一个好像很动听的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且不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假大空口号(这个梦想是什么?古往今来,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最被中国政府剥夺的——自由),即使这个口号成立,这个开幕式也没有一丝一毫地表现这个主题,既没有梦,更没有世界。整个一个中国是世界中心的自我陶醉。整场节目,全部都和世界没关系,世界就是中国。
为了凸显中国是世界中心,张艺谋们我行我素到连各国运动员入场的顺序都破天荒地不用英文字母排序,而按简体中文笔划。这种做法实在太过分了!别说外国观众根本无法判断自己国家的队伍何时出场;即使中国人,又有几个能马上算出哪国的笔划多少,哪个先进场?笔划还有一个简、繁体的不同,刻意要难为不会简体字的人?中国的字典早就对文字用字母排列,这是超越港台中文的一大优越,也早已为中国人熟悉。但在尤其要面对世界的时候,张艺谋们却要故意作弄国人、玩弄世人。除了中国人知道自己的队伍最后出场外,其他20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一头雾水!这简直是故意跟全球观众作对!谁都想看一眼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入场,可为了等这个不知道何时到来的、平均不到半分钟的出场,你让全球几十亿人连厕所都不敢去地等,真是一个心地太不善的“恶搞”。
还“和谐”社会呢,连这么点小事都故意跟所有人过不去!如果雅典奥运用希腊文排列、汉城用韩文、东京如主办用日语,那还会有“同一个世界”吗?难怪独家转播开幕式的美国NBC电视主播当时不无嘲讽地说,澳大利亚队刚进场,接着就是赞比亚了;而按英文字母,这两个国家(A和Z)刚好应该是头和尾。只从这个中文排序入场,就可看出,北京奥运的“同一个世界”,是一个典型的共产党说了算的“中南海意志”的世界!
当然,北京奥运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奥运,开幕式在思想层面做成这样,并没有出乎人意料。让人吃惊的是艺术层面的败笔。一大败笔是重复。本来张艺谋的人海方阵、团体操式的群体表演,都是对他以前拍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的重复。而开幕式上那些不断出现的卷轴、方阵、烟火等等,都是自身的重复。
视觉上的重复,会造成人的感觉疲倦。但在听觉上需要的不断反覆,恰恰这个开幕式没有。因为和视觉正相反,人的耳朵喜欢听熟悉的东西。一个交响乐、一个主题歌,一到重复熟悉的地方,人们就更来劲听了。可这个奥运开幕式好像连个主题音乐也没有。那个朗朗到底弹了什么,谁能记住一个调子?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有没有一个好的音乐实在太影响整体效果了。比如九六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主唱的是“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Dream),主题音乐是“召唤英雄”(Summon the Heroes),听这些主题歌,说令人热血沸腾一点也不夸张,听完简直就想跳进运动场参加比赛。另一支由美国黑人歌手唱的奥林匹克座右铭,强调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壮”(faster, higher, stronger),也是振奋人心,听到恨不得自己去搏一块金牌!这才是奥运精神!
而那位唱“攀登”(Reach)的古巴裔美国女歌唱家,曾经因为重大车祸而导致半身瘫痪,但她的精神绝不瘫痪,和病魔搏斗,最后站到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舞台,高歌一曲,唱的是,“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触摸天空”。这个时候没人知道,她是靠着植入脊椎的两根八英吋的钛棒,才站起来的。这才是奥运精神!
而北京的奥运开幕式,不要说那个唱主题歌的刘欢那身像黑社会跑腿儿般的打扮,首先就让人倒胃口,那个名字叫“我和你”的主题歌,更像是初中少男少女唱的末流情歌;那毫无阳刚、更无激情的柔腔柔调,简直像宣告中国男人都被阉割了,还参加什么奥运呵。
另一个更明显的败笔,是开幕式结尾的空中飞人点圣火。本来空中飞人就没有新意。上次悉尼奥运就飞过一次了,这次张艺谋的开幕式,也已飞出一个小女孩了,最后人们最期待的、并被保密得神秘兮兮的点圣火,结果却是落俗套的空中飞人。
俗套就俗套吧,但那个空中飞的李宁,身上吊着的两个大绳子,又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这实在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因为张艺谋是拍电影的,最应该清楚,这种绳子场面是应该藏起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藏拙”。像电影《ET》、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本人的《十面埋伏》中那些空中飞人,观众当然都知道是假的,但由于看不到绳子,所以能接受。但奥运开幕式是个现场,而且电视还可以把镜头拉到李宁身上做特写,你让人看到像绞刑架绳索一样粗的钢筋,吊着那个身体已经相当发福的李宁,在半空中绕场一圈,这不吓死人了吗?这个“吊李宁”的场面,不仅没有藏拙,而且由于是现场加电视转播,等于是用大特写镜头突出了最应该藏起来的部分,是示拙,拙劣透顶!
对一部作品的最后高潮,有个传神的比喻叫“画龙点睛”。但张艺谋的开幕式不仅虎头蛇尾,而最后、最重要的唱主题歌和点圣火这两笔,更成了“画龙挖(双)眼”。
但公平地说,这个开幕式还是有亮点的。四川地震的幸存小男孩林浩挥舞着旗帜和姚明一起入场,一高一低、大反差地并行场面,就是一个。小林浩天真的表情,既认真又自然地挥旗,加上高大的姚明不时地低头关照他一下,后来则一直把他抱在怀里。这个画面实在是整场开幕式最醒目的亮点,因为有“人”!两个清晰的个体,一个无言的画面,却给人带来感动。难怪美国NBC电视台给了姚明和这个孩子最多的镜头、最多的特写,超过了给美国队的时间。而这个亮丽、感人的画面,却是整个开幕式最小投资的部分。
一个明显的人为疏忽,小林浩挥舞的五星旗倒插了。这下,这个画面就完美了,它有了历史感,以后共产党倒台了,这个画面还可以看。这面倒插的五星旗,通过电视转播镜头,等于告诉世界,这面旗帜所代表的颠倒的价值,在传到这一代孩子手中的时候,会被重新正过来。不用十年,这个孩子不就是成人了吗?这个倒插的五星旗也预示着,那个红色大厦的注定倒塌!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在思想层面上,最根本的是张艺谋没有明白什么是奥运精神。他从构思开幕式初始就对媒体说,要在开幕式上展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向世界推出中国。这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因为奥林匹克从诞生开始,其宗旨就不是要人们展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恰恰相反,要展示的是个人的自由、个体的竞争精神。近年不少奥运开幕式都加进一些本国历史、本地文化特色的内容,但基本都成为其最败笔的一部分;而张艺谋做的,是把别人的一段败笔,拉长到近乎整个开幕式。
张艺谋的主导思想是宣传国家民族和历史,而不是奥林匹克精神,再加上中国文化历史中,自由精神的资源本来就非常稀少,于是一场奥运开幕式,就变成文化民族的群体主义的解说,而没有展示任何自由精神,没有激起任何昂扬奋进的情绪。那么他无论调动多少人力、灯光、色彩、数码科技手段,操演出多少像机器人一样动作整齐的方阵和呐喊,都没法使这场开幕式有灵魂——人的自由精神。
张艺谋不理解奥运精神,却吃透了胡锦涛的政策。他通过人群方阵多次排出巨大的“和”字,巧妙而清晰地传递了主席台上权力者的“和谐社会”、“和平崛起”的说法;与官方的意识形态默契、和谐。于是,中国——这个刀枪下的“和谐”、这个封住所有与党不同声音的“和谐”,就在全世界面前变成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美好图画。
然而,小女孩唱的五十年代革命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还是假换包的),军人迈着正步、护送血染的五星旗,这些场面,才代表了中国的真实:这是一个靠洗脑、镇压维持的专制社会。
而这样一个专制社会,却起了一个好像很动听的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且不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假大空口号(这个梦想是什么?古往今来,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最被中国政府剥夺的——自由),即使这个口号成立,这个开幕式也没有一丝一毫地表现这个主题,既没有梦,更没有世界。整个一个中国是世界中心的自我陶醉。整场节目,全部都和世界没关系,世界就是中国。
为了凸显中国是世界中心,张艺谋们我行我素到连各国运动员入场的顺序都破天荒地不用英文字母排序,而按简体中文笔划。这种做法实在太过分了!别说外国观众根本无法判断自己国家的队伍何时出场;即使中国人,又有几个能马上算出哪国的笔划多少,哪个先进场?笔划还有一个简、繁体的不同,刻意要难为不会简体字的人?中国的字典早就对文字用字母排列,这是超越港台中文的一大优越,也早已为中国人熟悉。但在尤其要面对世界的时候,张艺谋们却要故意作弄国人、玩弄世人。除了中国人知道自己的队伍最后出场外,其他20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一头雾水!这简直是故意跟全球观众作对!谁都想看一眼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入场,可为了等这个不知道何时到来的、平均不到半分钟的出场,你让全球几十亿人连厕所都不敢去地等,真是一个心地太不善的“恶搞”。
还“和谐”社会呢,连这么点小事都故意跟所有人过不去!如果雅典奥运用希腊文排列、汉城用韩文、东京如主办用日语,那还会有“同一个世界”吗?难怪独家转播开幕式的美国NBC电视主播当时不无嘲讽地说,澳大利亚队刚进场,接着就是赞比亚了;而按英文字母,这两个国家(A和Z)刚好应该是头和尾。只从这个中文排序入场,就可看出,北京奥运的“同一个世界”,是一个典型的共产党说了算的“中南海意志”的世界!
当然,北京奥运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奥运,开幕式在思想层面做成这样,并没有出乎人意料。让人吃惊的是艺术层面的败笔。一大败笔是重复。本来张艺谋的人海方阵、团体操式的群体表演,都是对他以前拍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的重复。而开幕式上那些不断出现的卷轴、方阵、烟火等等,都是自身的重复。
视觉上的重复,会造成人的感觉疲倦。但在听觉上需要的不断反覆,恰恰这个开幕式没有。因为和视觉正相反,人的耳朵喜欢听熟悉的东西。一个交响乐、一个主题歌,一到重复熟悉的地方,人们就更来劲听了。可这个奥运开幕式好像连个主题音乐也没有。那个朗朗到底弹了什么,谁能记住一个调子?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有没有一个好的音乐实在太影响整体效果了。比如九六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主唱的是“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Dream),主题音乐是“召唤英雄”(Summon the Heroes),听这些主题歌,说令人热血沸腾一点也不夸张,听完简直就想跳进运动场参加比赛。另一支由美国黑人歌手唱的奥林匹克座右铭,强调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壮”(faster, higher, stronger),也是振奋人心,听到恨不得自己去搏一块金牌!这才是奥运精神!
而那位唱“攀登”(Reach)的古巴裔美国女歌唱家,曾经因为重大车祸而导致半身瘫痪,但她的精神绝不瘫痪,和病魔搏斗,最后站到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舞台,高歌一曲,唱的是,“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触摸天空”。这个时候没人知道,她是靠着植入脊椎的两根八英吋的钛棒,才站起来的。这才是奥运精神!
而北京的奥运开幕式,不要说那个唱主题歌的刘欢那身像黑社会跑腿儿般的打扮,首先就让人倒胃口,那个名字叫“我和你”的主题歌,更像是初中少男少女唱的末流情歌;那毫无阳刚、更无激情的柔腔柔调,简直像宣告中国男人都被阉割了,还参加什么奥运呵。
另一个更明显的败笔,是开幕式结尾的空中飞人点圣火。本来空中飞人就没有新意。上次悉尼奥运就飞过一次了,这次张艺谋的开幕式,也已飞出一个小女孩了,最后人们最期待的、并被保密得神秘兮兮的点圣火,结果却是落俗套的空中飞人。
俗套就俗套吧,但那个空中飞的李宁,身上吊着的两个大绳子,又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这实在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因为张艺谋是拍电影的,最应该清楚,这种绳子场面是应该藏起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藏拙”。像电影《ET》、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本人的《十面埋伏》中那些空中飞人,观众当然都知道是假的,但由于看不到绳子,所以能接受。但奥运开幕式是个现场,而且电视还可以把镜头拉到李宁身上做特写,你让人看到像绞刑架绳索一样粗的钢筋,吊着那个身体已经相当发福的李宁,在半空中绕场一圈,这不吓死人了吗?这个“吊李宁”的场面,不仅没有藏拙,而且由于是现场加电视转播,等于是用大特写镜头突出了最应该藏起来的部分,是示拙,拙劣透顶!
对一部作品的最后高潮,有个传神的比喻叫“画龙点睛”。但张艺谋的开幕式不仅虎头蛇尾,而最后、最重要的唱主题歌和点圣火这两笔,更成了“画龙挖(双)眼”。
但公平地说,这个开幕式还是有亮点的。四川地震的幸存小男孩林浩挥舞着旗帜和姚明一起入场,一高一低、大反差地并行场面,就是一个。小林浩天真的表情,既认真又自然地挥旗,加上高大的姚明不时地低头关照他一下,后来则一直把他抱在怀里。这个画面实在是整场开幕式最醒目的亮点,因为有“人”!两个清晰的个体,一个无言的画面,却给人带来感动。难怪美国NBC电视台给了姚明和这个孩子最多的镜头、最多的特写,超过了给美国队的时间。而这个亮丽、感人的画面,却是整个开幕式最小投资的部分。
一个明显的人为疏忽,小林浩挥舞的五星旗倒插了。这下,这个画面就完美了,它有了历史感,以后共产党倒台了,这个画面还可以看。这面倒插的五星旗,通过电视转播镜头,等于告诉世界,这面旗帜所代表的颠倒的价值,在传到这一代孩子手中的时候,会被重新正过来。不用十年,这个孩子不就是成人了吗?这个倒插的五星旗也预示着,那个红色大厦的注定倒塌!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