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5月24日讯】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导)最新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的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达23%,精神疾病已成为北京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呼吁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疾病服务。
一个有关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在休学的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达37%;在退学的大学生中,这个比例高达60%多。这些数字是北京市一位卫生官员星期四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透露的。其实,中国各地大学生患抑郁症比例逐年上升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闻。广州中山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晓明教授说,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我自己观察我们有很大一批城市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因为这一代(现在)在校的学生都是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挫折的教育也非常少,他们成长过程的挫折经验也非常少,以至于有些学生会为非常小的事情和老师发生冲突。比如说:论文评分从优评到了良,在情绪上有非常强烈的反应。也有些学生有抑郁症的倾向,某些做学生工作的人就会要求对他以人性化的处理,评分,照顾,以免他发病。”
专家认为,可以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药物、个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环境因素是指一个人遭遇失恋、失业等令人感到压抑的生活事件。一个在卫生公益组织做志愿者的河南大学生说,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就业方面的:
“我觉得大学生精神上很多的是由于就业学习的压力过大,学习的压力等等,可能这方面的原因吧。学习压力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也会有一些这样的。主要我觉得还是一个就业压力比较大是普遍的。现在,在国内流行说:毕业就等于失业。”
艾晓明教授也注意到,中国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特殊的压力:
“首先他们学生压力最起码就业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因为本身它还有社会的不平等,社会的不平等带来的是资源的不平等。因为现在有时找工作,它实际是父母的关系,能力的较量。那这样的话,对于很多处于低下阶层的他的家庭本身的人际,脉络,拥有的权力渠道,资源很有限的,他就没有办法平等的竞争。另外一个原因,其实从教育来讲,我们现在教育也有很多方面是僵化和脱离现实的。因此,面对很多现实问题,你教师也很难有一个合适的建议给学生。”
沈阳的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超过20%,特别是名牌大学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更高,达35%左右。艾晓明教授说,中国有关抑郁症方面的医疗和社会服务还比较缺乏:
“发展的很不够,服务的渠道也是很有限,心理危机的干预很有限。比如说学生作文没有通过甚至发生自杀这样的现象。”
艾晓明教授也希望高校教师能得到相关培训:
“如果说有这么高的比例的话,其实做教师和学生工作的是应该接受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指导,我们怎么去处理抑郁症的学生。”
专家认为,要预防抑郁症,最好能做到知足常乐。对于已经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人,专家建议多进行体育锻炼,多参加社会活动。
一个有关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在休学的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达37%;在退学的大学生中,这个比例高达60%多。这些数字是北京市一位卫生官员星期四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透露的。其实,中国各地大学生患抑郁症比例逐年上升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闻。广州中山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晓明教授说,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我自己观察我们有很大一批城市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因为这一代(现在)在校的学生都是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挫折的教育也非常少,他们成长过程的挫折经验也非常少,以至于有些学生会为非常小的事情和老师发生冲突。比如说:论文评分从优评到了良,在情绪上有非常强烈的反应。也有些学生有抑郁症的倾向,某些做学生工作的人就会要求对他以人性化的处理,评分,照顾,以免他发病。”
专家认为,可以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药物、个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环境因素是指一个人遭遇失恋、失业等令人感到压抑的生活事件。一个在卫生公益组织做志愿者的河南大学生说,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就业方面的:
“我觉得大学生精神上很多的是由于就业学习的压力过大,学习的压力等等,可能这方面的原因吧。学习压力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也会有一些这样的。主要我觉得还是一个就业压力比较大是普遍的。现在,在国内流行说:毕业就等于失业。”
艾晓明教授也注意到,中国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特殊的压力:
“首先他们学生压力最起码就业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因为本身它还有社会的不平等,社会的不平等带来的是资源的不平等。因为现在有时找工作,它实际是父母的关系,能力的较量。那这样的话,对于很多处于低下阶层的他的家庭本身的人际,脉络,拥有的权力渠道,资源很有限的,他就没有办法平等的竞争。另外一个原因,其实从教育来讲,我们现在教育也有很多方面是僵化和脱离现实的。因此,面对很多现实问题,你教师也很难有一个合适的建议给学生。”
沈阳的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超过20%,特别是名牌大学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更高,达35%左右。艾晓明教授说,中国有关抑郁症方面的医疗和社会服务还比较缺乏:
“发展的很不够,服务的渠道也是很有限,心理危机的干预很有限。比如说学生作文没有通过甚至发生自杀这样的现象。”
艾晓明教授也希望高校教师能得到相关培训:
“如果说有这么高的比例的话,其实做教师和学生工作的是应该接受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指导,我们怎么去处理抑郁症的学生。”
专家认为,要预防抑郁症,最好能做到知足常乐。对于已经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人,专家建议多进行体育锻炼,多参加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