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调研:川震赈灾款八成四流入政府财政

2009年08月13日四川地震
【新唐人2009年8月13日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项最新调研显示,来自于中国各界和海外的四川地震捐款有80%流入各级政府财政,而目前仍在灾区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人员正面临资金匮乏的困扰。报告呼吁中国政府公开赈灾资金的使用情况。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北京出版的《中国青年报》的报导说,这项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也就是非政府组织)研究所副所长邓国胜博士主持的这项调研显示,去年汶川地震后,来自中国各地和海内外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截至到今年4月30号,总数已超过767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政府直接受捐约占58%,各地红十字会、慈善机构,以及地方公募基金会的受捐份额约占31%。

尽管根据国务院下达的文件规定,地方性公益组织可自行安排使用相关捐款,但是调研人员在对中国7个省 (市) 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这些捐款中的大多数,最后仍然交给了政府部门使用,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额外税收”。调研报告认为,80%的地震捐款最终流向政府的现状,不利于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报导说,清华大学的调研结果还显示,目前有些省份,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募集来的定向资金,被强行转入政府的财政帐户。有少数承担灾区援建任务的省份,政府用于灾后援建的资金有一半以上来自社会捐款。“官办民间组织”如: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16 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只得到了救灾捐赠资金的约11%左右。

据报导,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的姜闻然教授认为,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导致海内外赈灾捐款流向政府的主要原因:

“去年四川赈灾以后,除了国内捐款以外,国外有大量的捐款,目前这种大量的、私人的,很热情的捐助基金呢转到政府的财政,我觉得这是和中国整个现行的和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结构有关系的。中国虽然有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还是一个一党专制这么一个政府机构,大包大揽的现象从上到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很习惯性的一个情况。”

报导又说,去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地震后,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赈灾援助的行动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灾区参与救灾的民间组织有300多家,志愿人员达到300万人左右。但是清华大学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到今年4月,仍然坚守在灾区的民间组织目前已不足50家,志愿者不到5万人。清华大学的邓国胜博士认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缺乏资源和资金支持是其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政府全盘包揽公共事务,也造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无法正常发展的状态。

此外,加拿大的姜闻然教授表示,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是官僚阶层贪污腐化的原因所在。去年四川地震后,中国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现象,应继续以公众舆论为影响,推动政府增加行政透明度和公民社会的成长:

“中国政府操纵财政,特别是由地方政府操纵财政的时候呢没有一个监督机制,那么这里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官僚机构的泛用或者贪污腐化这种现象爱,所以说现在80% 流到政府财政里。这些钱是怎么用的?我觉得公民社会要明确地在公众舆论的角度反馈,向政府提出压力,让他们把透明度扩大。这样呢有利于中国的非政府民间组织的一些发展。”

据了解,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21家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的“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暨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于8月12号在北京开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布了此次调研成果,与会的多位学者也就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救灾的行动和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