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月29日讯】 韩愈是中唐时期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唐一代典型的文学形式虽是诗,但唐代散文成就同样辉煌,可以说是上承先秦古文,后启宋明散文。苏东坡赞其"文起八代之衰",享有"百代文宗"和"文章钜(巨)公"的美誉。文学史上,他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不过,韩愈不仅仅是文学家,他同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只是,他在诗文上的熠熠光辉遮住了他的政治家本色。
韩愈一生,只有57岁(56周岁),但他25岁中进士,进入仕途,政治起点幷不低。29岁的时候成为汴州董晋幕府的小官,算是找到了晋升的突破点。唐代仕途之路大抵有三种,一是李白那样的寄望于朝廷应招;二是从地方大员(节度使)的幕府做起;三就是走科举正途。韩愈在不到30岁的时候独占两项,算是仕途幸运的了。36岁的时候,韩愈就已经升至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品级不高,只是正八品下,但权限很大。据《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由此看来,此职其实很有政治前途,但也充满风险,直言上谏是监察御史的本分,但也同样容易得罪皇帝和百官。所以,韩愈上了一本《论天旱人饥状》,就得罪权臣被贬。他任此职不过2个月的时间。
在被贬阳山县令期间,韩愈的政治才能凸显出来。一是众多学子投在韩愈门下,使落后偏僻的阳山地界成为文化重地。按今天的说法,就是提升了当地的软实力。二是由于韩愈出身贫寒,因此能够深入民间,主动参与当地民众的生产劳动,因此在行政上能够体恤百姓生活。对此,《新唐书•韩愈传》赞为"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而且,韩愈在此地一呆就是三年,和苏东坡一样,洗去了为京官时的理想主义和文人的习气,而多了感悟苍生的现实主义情怀。
宪宗即位以后,韩愈被召回京,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期间宦海沉浮,幷不是特别得意。但是,在公元817年(元和12年),韩愈50岁的时候,韩愈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这年他以行军司马的职务,配合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既有谋略,又勇猛果敢,建立了赫赫军功。可以说,正是这一仗,表现出了韩愈具有处理军国大政的能力,从而被唐宪宗任命为吏部侍郎,正式跃入宪宗朝的统治上层。
吏部侍郎在唐朝是正四品的职官,握有实权。必须指出,像韩愈这样的一介文人,能够进入决策层,完全是因为他受到了皇帝的眷顾。两年以后,他却因为忤逆唐宪宗的好佛迎佛骨而险些被杀头,却也是命运的必然。现代人评价此事时,往往批评唐宪宗而同情韩愈。其实这是后人以今拟古幷不客观。有唐一代,既有唐宪宗的迎佛,也有唐武宗的灭佛。但无论迎还是灭,都和皇帝的英明和昏庸挂不上号。而且,史家公认,唐宪宗是仅次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中兴之主"。历史上,将相贵胄被皇帝杀头和贬官的多了去了。因而,韩愈因谏迎佛骨事件被贬,只能说是他仕途的一次波折。而恰恰是这种波折,他在生命最后几家反而越发彰显其政治家的本色。
一是在贬官潮州刺史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作了5件大事:播撒儒教礼仪,兴办教育乡学;进行税负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打击兼幷地主,给予奴隶人身自由;兴修农田水利,造福一方百姓;驱除鳄鱼危害,疏浚水路交通。现代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礼仪之地,是和当年韩愈的治理功劳分不开的。
二是在袁州刺史任上,实行"禁隶"之治。新旧《唐书》记载,"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入之父母,七百馀人。因与约曰:禁其为隶。"当地人为了感激韩愈的这一行为,建了昌黎书院(今存)表示纪念。
三是在从元和15年到长庆3年(820--823),韩愈再奉调为京官,先后担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品级已是三品大员。期间,曾单枪匹马,平息镇州之乱,担任京兆尹(长安最高行政长官)期间治理有方。
值得一提的是,韩愈人生的最后几年,无论是行政治理还是执掌最高教育机构,抑或行军打仗,都是相当有效率,而且政绩斐然。政界、军界、文界三届通吃,这样的能人在历史上还真少见。即便是后人诟病的韩愈谀墓,其实也反证了韩愈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广。
不过,韩愈不仅仅是文学家,他同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只是,他在诗文上的熠熠光辉遮住了他的政治家本色。
韩愈一生,只有57岁(56周岁),但他25岁中进士,进入仕途,政治起点幷不低。29岁的时候成为汴州董晋幕府的小官,算是找到了晋升的突破点。唐代仕途之路大抵有三种,一是李白那样的寄望于朝廷应招;二是从地方大员(节度使)的幕府做起;三就是走科举正途。韩愈在不到30岁的时候独占两项,算是仕途幸运的了。36岁的时候,韩愈就已经升至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品级不高,只是正八品下,但权限很大。据《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由此看来,此职其实很有政治前途,但也充满风险,直言上谏是监察御史的本分,但也同样容易得罪皇帝和百官。所以,韩愈上了一本《论天旱人饥状》,就得罪权臣被贬。他任此职不过2个月的时间。
在被贬阳山县令期间,韩愈的政治才能凸显出来。一是众多学子投在韩愈门下,使落后偏僻的阳山地界成为文化重地。按今天的说法,就是提升了当地的软实力。二是由于韩愈出身贫寒,因此能够深入民间,主动参与当地民众的生产劳动,因此在行政上能够体恤百姓生活。对此,《新唐书•韩愈传》赞为"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而且,韩愈在此地一呆就是三年,和苏东坡一样,洗去了为京官时的理想主义和文人的习气,而多了感悟苍生的现实主义情怀。
宪宗即位以后,韩愈被召回京,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期间宦海沉浮,幷不是特别得意。但是,在公元817年(元和12年),韩愈50岁的时候,韩愈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这年他以行军司马的职务,配合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既有谋略,又勇猛果敢,建立了赫赫军功。可以说,正是这一仗,表现出了韩愈具有处理军国大政的能力,从而被唐宪宗任命为吏部侍郎,正式跃入宪宗朝的统治上层。
吏部侍郎在唐朝是正四品的职官,握有实权。必须指出,像韩愈这样的一介文人,能够进入决策层,完全是因为他受到了皇帝的眷顾。两年以后,他却因为忤逆唐宪宗的好佛迎佛骨而险些被杀头,却也是命运的必然。现代人评价此事时,往往批评唐宪宗而同情韩愈。其实这是后人以今拟古幷不客观。有唐一代,既有唐宪宗的迎佛,也有唐武宗的灭佛。但无论迎还是灭,都和皇帝的英明和昏庸挂不上号。而且,史家公认,唐宪宗是仅次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中兴之主"。历史上,将相贵胄被皇帝杀头和贬官的多了去了。因而,韩愈因谏迎佛骨事件被贬,只能说是他仕途的一次波折。而恰恰是这种波折,他在生命最后几家反而越发彰显其政治家的本色。
一是在贬官潮州刺史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作了5件大事:播撒儒教礼仪,兴办教育乡学;进行税负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打击兼幷地主,给予奴隶人身自由;兴修农田水利,造福一方百姓;驱除鳄鱼危害,疏浚水路交通。现代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礼仪之地,是和当年韩愈的治理功劳分不开的。
二是在袁州刺史任上,实行"禁隶"之治。新旧《唐书》记载,"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入之父母,七百馀人。因与约曰:禁其为隶。"当地人为了感激韩愈的这一行为,建了昌黎书院(今存)表示纪念。
三是在从元和15年到长庆3年(820--823),韩愈再奉调为京官,先后担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品级已是三品大员。期间,曾单枪匹马,平息镇州之乱,担任京兆尹(长安最高行政长官)期间治理有方。
值得一提的是,韩愈人生的最后几年,无论是行政治理还是执掌最高教育机构,抑或行军打仗,都是相当有效率,而且政绩斐然。政界、军界、文界三届通吃,这样的能人在历史上还真少见。即便是后人诟病的韩愈谀墓,其实也反证了韩愈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