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2月23日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49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50.1%的人表示不满意,41.8%的人表示“一般”,仅 8.0%的人表示满意。
2月6日,由于规划与设计问题,江西南昌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在“浪费公众财富”的质疑声中,被爆破成约4万吨的废墟。据了解,在一 些发达国家,大型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都超过50年,而我国“短命”建筑不在少数:2007年,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才用18年就完了;今年,福建一所投资 1500万元的小学,只有2年就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漫画:刘道伟
是什么造成如此多的“短命”建筑?我们的城市规划出了什么问题?
城市建筑总“短命”原因何在
据大陆媒体报道,在北京工作的于波前不久回家乡过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过去一年家乡变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在拆建,听说在争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我很高兴看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印象里有些房子建成也就十来年,为什么都要拆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东泉认为,建筑“短命”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施工品质存在问题,使得建筑寿命不能达到设计年限;二是建筑设计 落后,人们审美水准提高后,发现以前的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街区等不能很好协调;三是土地升值过快,原来的建筑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土地价值,拆掉重建更合算。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城市建筑没达到使用年限就拆除有国情和时代的原因。我国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地方确实有一批设计不太好、偷工减料的房子,但大都还可以改造和修复,“现在普遍选择拆除,多是为了追求GDP增长。一 些省、市甚至建完就拆、拆完再建,弄水泥,炼钢筋,GDP一下就上去了。”
城市建筑总“短命”原因有哪些?调查显示,83.5%的人选择“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71.8%的人认为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接下 来还有:豆腐渣工程(39.6%)、商家急功近利(36.3%)、审批拆除程式有问题(36.2%)、建筑设计有问题(28.8%)等。
“城市建筑‘短命’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临安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 比较快,土地投机获得的利润比较大。比如海南三亚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一些开发商看到商机,就把盖好的房子拆掉,宁可向原来的业主赔款,重新规划后再盖 新房还能赚钱。
“老房子周边的道路、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拆后再建的收益比开发新楼盘要多。”刘临安表示,虽然局部获利了,但从整体上看浪费了社会资源。
拆除使用期不长的建筑会造成什么影响?88.2%的人认为会浪费社会财富;80.0%的人认为会劳民伤财;47.0%的人表示会造成环境污 染;37.5%的人表示城市的稳定形态和韵味无法保证;33.2%的人说会打乱了城市总体规划。仅7.1%的人认为总体上有利于城市发展。
谁来追究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为
当前城市规划都存在哪些问题?本次调查揭示,“缺乏前瞻性和总体性”成为最大问题(74.5%);其次是“开发商暗箱操作”(51.5%)。接 下来依次为:行政干预过多(49.6%)、高密度高强度无序开发(44.0%)、违规建筑较多(41.1%)、对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30.4%)等。
吕斌认为,其实很多行政主管部门是很有理性的,关键是个别领导的主观意志太强。所以谁来决定规划是关键,大的决策很重要,比如城市的CBD是不 是要扩建,扩建会不会影响历史文化,市场到底有没有需求,“规划后主要领导要负责,不能建完了就不管了,下一个领导来了就拆。”
调查中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城市建设迫切要求决策者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但不少城市的设计者恰恰暴露出这方面的短板,他们要么被美好蓝图所蛊惑,要么被商家的逐利冲动所裹挟。
吕斌则提醒,要理性看待规划的前瞻性。规划有前瞻性是好事,但到了一些地方领导那里可能就变样了,不需要那么多高楼大厦却非要盖,不需要那么宽 的马路却非要修。“要盖一百年不落后的房子,当时的一两代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都说巴黎一百年不过时,但是路修那么宽,一开始肯定没有那么多行车需要。 城市规划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合理的空间秩序。”
刘临安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开发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东西。经济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甚至是以居民健康为代价。“去年内地 有个城市号称GDP超过香港,但那个城市的总体品质能和香港比吗?不改变官员的考核体系,城市规划短视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应该如何解决城市规划问题?调查中,79.9%的人希望建立问责机制,追究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为;69.2%的人建议改变官员以GDP为主导的政 绩考核体系;63.9%的人认为要事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60.5%的人建议拆迁或重建决策透明化;56.4%的人认为要健全审批和监督机制。
2月6日,由于规划与设计问题,江西南昌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在“浪费公众财富”的质疑声中,被爆破成约4万吨的废墟。据了解,在一 些发达国家,大型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都超过50年,而我国“短命”建筑不在少数:2007年,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才用18年就完了;今年,福建一所投资 1500万元的小学,只有2年就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漫画:刘道伟
是什么造成如此多的“短命”建筑?我们的城市规划出了什么问题?
城市建筑总“短命”原因何在
据大陆媒体报道,在北京工作的于波前不久回家乡过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过去一年家乡变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在拆建,听说在争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我很高兴看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印象里有些房子建成也就十来年,为什么都要拆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东泉认为,建筑“短命”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施工品质存在问题,使得建筑寿命不能达到设计年限;二是建筑设计 落后,人们审美水准提高后,发现以前的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街区等不能很好协调;三是土地升值过快,原来的建筑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土地价值,拆掉重建更合算。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城市建筑没达到使用年限就拆除有国情和时代的原因。我国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地方确实有一批设计不太好、偷工减料的房子,但大都还可以改造和修复,“现在普遍选择拆除,多是为了追求GDP增长。一 些省、市甚至建完就拆、拆完再建,弄水泥,炼钢筋,GDP一下就上去了。”
城市建筑总“短命”原因有哪些?调查显示,83.5%的人选择“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71.8%的人认为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接下 来还有:豆腐渣工程(39.6%)、商家急功近利(36.3%)、审批拆除程式有问题(36.2%)、建筑设计有问题(28.8%)等。
“城市建筑‘短命’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临安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 比较快,土地投机获得的利润比较大。比如海南三亚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一些开发商看到商机,就把盖好的房子拆掉,宁可向原来的业主赔款,重新规划后再盖 新房还能赚钱。
“老房子周边的道路、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拆后再建的收益比开发新楼盘要多。”刘临安表示,虽然局部获利了,但从整体上看浪费了社会资源。
拆除使用期不长的建筑会造成什么影响?88.2%的人认为会浪费社会财富;80.0%的人认为会劳民伤财;47.0%的人表示会造成环境污 染;37.5%的人表示城市的稳定形态和韵味无法保证;33.2%的人说会打乱了城市总体规划。仅7.1%的人认为总体上有利于城市发展。
谁来追究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为
当前城市规划都存在哪些问题?本次调查揭示,“缺乏前瞻性和总体性”成为最大问题(74.5%);其次是“开发商暗箱操作”(51.5%)。接 下来依次为:行政干预过多(49.6%)、高密度高强度无序开发(44.0%)、违规建筑较多(41.1%)、对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30.4%)等。
吕斌认为,其实很多行政主管部门是很有理性的,关键是个别领导的主观意志太强。所以谁来决定规划是关键,大的决策很重要,比如城市的CBD是不 是要扩建,扩建会不会影响历史文化,市场到底有没有需求,“规划后主要领导要负责,不能建完了就不管了,下一个领导来了就拆。”
调查中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城市建设迫切要求决策者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但不少城市的设计者恰恰暴露出这方面的短板,他们要么被美好蓝图所蛊惑,要么被商家的逐利冲动所裹挟。
吕斌则提醒,要理性看待规划的前瞻性。规划有前瞻性是好事,但到了一些地方领导那里可能就变样了,不需要那么多高楼大厦却非要盖,不需要那么宽 的马路却非要修。“要盖一百年不落后的房子,当时的一两代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都说巴黎一百年不过时,但是路修那么宽,一开始肯定没有那么多行车需要。 城市规划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合理的空间秩序。”
刘临安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开发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东西。经济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甚至是以居民健康为代价。“去年内地 有个城市号称GDP超过香港,但那个城市的总体品质能和香港比吗?不改变官员的考核体系,城市规划短视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应该如何解决城市规划问题?调查中,79.9%的人希望建立问责机制,追究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为;69.2%的人建议改变官员以GDP为主导的政 绩考核体系;63.9%的人认为要事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60.5%的人建议拆迁或重建决策透明化;56.4%的人认为要健全审批和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