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饺子案告破 日媒反响多重

2010年03月30日国际
【新唐人2010年3月30日讯】在中日毒饺子骚动两年后,中共警方上周五宣布“毒饺子案”已告侦破,犯罪嫌疑人吕月庭已被抓捕归案。这一消息在27、28日通过外交和媒体的渠道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媒体和舆论界引起多重反响,下面请看报导。

2008年初,日本有10人因食用中国出口的饺子而中毒,这一案件导致中日两国间发生龃龉。28日,中共公安部召开了针对日本媒体记者会公布,河北省天洋食品厂临时工吕月庭,因对天洋食品厂工资待遇及个别职工不满,为报复泄愤在饺子中投毒。公安部声明称,在工厂的下水道找到吕月庭作案用的注射器,并收集到大量的证人证言。

日本《每日新闻》当天发表文章,对中共公安部的说明表示了几点质疑。例如,中国普通使用的医疗注射器直径在0.25毫米以上,而经检查,毒饺子事件中使用的是0.2毫米以下特殊的极细注射器。嫌疑人如何取得这么特殊的注射器?另外,在日本回收的天洋食品厂有毒制品中,除了中共公安部这次公布的杀虫剂“甲胺磷”之外,有些还被混入其它杀虫剂,中方否认多人作案,那么这些杀虫剂是如何混入的?谁混入的?

《朝日新闻》星期天发表评论,引述中国外交人士的话称,嫌犯吕月庭08年事发当时也受到一个月的审查,为何两年后才逮捕。

《读卖新闻》也在29日发表文章《警士厅困惑 无法查证》,表示中共公安部称,吕月庭在2007年7、8月获得杀虫剂“甲胺磷”,10月1日首次投毒,之后在10月下旬和12月下旬两次投毒。然而,08年2月在日本褔岛县检测出含有“甲胺磷”的天洋食品厂饺子,生产日期却是2007年6月,时间上无法吻合。对此日本警士厅干部表示非常困惑,他表示“中方只是单方面来公布结果,我们无法进行验证。”另外一名警士厅干部也对两年后突然在下水道发现了注射器感到疑惑。日本警士厅决定尽快派调查人员去中国,进行现地搜索调查,并直接和嫌疑人吕月庭对话。日本国家公安委员长中井洽周六也表示,“有必要派遣调查人员详细听取中国的调查状况。”

在毒饺子事件发生后不久的2008年2月,日中警方均称杀虫剂“在本国混入的可能性较低”,中方认为投毒可能发生在日本。而对于事件的突然转机,除了提出种种质疑,日本媒体分析可能有背后的政治因素。

《读卖新闻》在题为“嫌犯被捕仍有疑虑”的社论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分析,事件突然出现转机的背后,显示出中国政府希望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访华的强烈意愿。

虽然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国内媒体多以“日本感谢”,“高度评价”等角度报导了日本社会的反响,日本当地的中文媒体《日本新华侨报》3月28日更载文称,《“毒饺事件”或成今后发展中日关系的经典范例》。不过,《朝日新闻》的社论说,“这么简单的解释,叫中国国内外的消费者难以接受。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显示中共公安部的解释尚未能完全安抚日本消费者的信心。

另外,除了中共的官方说法,日本媒体同时关注中国网民对这一事件的反馈。《读卖新闻》27日的一篇文章,引用了“天涯论坛”等国内人气论坛上网民的帖子。许多网民对事隔两年才逮捕犯人表示怀疑,《读卖新闻》说,这显示了在共产党一党独裁下,民众对当局的不信任和对情报封锁的不满。

令人意外的是,中共公安部对案件的说明,也引起了日本媒体对中国劳动者的关注。日本“劳动者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嫌疑人是对工资待遇不满的‘临时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家食品工厂在雇用上存在深刻的违法问题。”文中说,自1995年5月1日《劳动法》等法律开始实施后,中国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各类职工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根本就彻底取消了“临时工”。而毒饺子事件中“临时工”待遇是嫌疑人投毒的关键原因,可以说是企业违法的雇用导致了社会的崩坏。

两年来,毒饺子事件重创了中国食品在日本的形象,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的对日出口,而中共的处理态度也招致日本社会反感。这次中共公安部的说明在日本社会引起的反响是多方面的,随着日方的介入调查,事件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对中日关系带来甚么影响。我们将继续为您报导。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