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7月20日讯】从缩小版的黑洞到时空结构的扭曲、从彼此吞噬的星系到无法直接观察侦测的物质,宇宙当中充满了许多奇异的事物,太空网(Space.com)列举了以下十个宇宙中最奇特的事物及现象:
类星体(Quasars)
类星体自肉眼可见的宇宙边缘将光芒投向我们,提醒科学家我们宇宙在诞生初期的混乱。它释放的能量超过数百个星系的总合,一般都认为它们是位于遥远星系中心的庞大黑洞。
真空能量(Vacuum energy)
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凭,空无一物的空间会渗出一股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它们的销毁及创造不停地在进行着。这些昙花一现的粒子向宇宙的每一寸空间输入一定的能量,依据广义相对论,这些能量会形成反重力将空间推开。但是没有人知道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为何。
反物质(Anti-matter)
就像事物有正反两性,组成正常物质的粒子也有它们自己反相的另一面,例如电子带有负电,它对应的反物质阳电子便带正电。物质与反物质碰撞后会彼此抵销,依照爱因斯坦质能互换的公式将质量完全转为能量,部分未来太空船的设计也出现采用反物质引擎。
迷你黑洞(Mini black holes)
如果“膜内世界”(braneworld)的重力理论是正确的,我们的太阳系内应该有数以千计的原子核大小的小黑洞散布其间。迷你黑洞跟大个头兄弟不尽相同,它们是大爆炸的原始残留物,因为它们与第五维相关,影响时空的方式也不同。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
这种辐射也是大爆炸的原始残留物,60年代的首次观测将它误以为是从宇宙各处发射过来的无线电杂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证据之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将背景辐射的温度定在摄氏零下270度左右。
暗物质(Dark matter)
科学家认为宇宙有相当的一部分是由暗物质组成的,但是现有的技术尚无法观察或侦测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可能是质量极小的中微子或看不见的黑洞。有些科学家质疑暗物质的存在是否属实,并认为在更进一步的理解重力后,这些迷团便可迎刃而解。
地外行星(Exoplanets)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熟悉的行星就是太阳系里面的这些,截至2010年3月底,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455颗地外行星,其中有质量巨大无比,差一点就成为恒星的气体球,也有绕着暗淡的红矮星运行的岩质行星。但第二颗地球找了半天还是付之阙如,天文学家一般认为更进步的科技可以在未来找到一些接近地球的环境。
重力波(Gravity waves)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了时空结构的扭曲会产生重力波,其波速为光速,但是它微弱到科学家只能在黑洞融合之类的重大天文事件发生时才能侦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和雷射干涉空间天线(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LISA)两个探测器就是专门用来捕捉这种难以侦测的重力波的。
星系吞噬(Galactic cannibalism)
就像地球上的生物一样,星系之间也会相互的“吞噬”并随时间演进。银河系旁的仙女座星系正在吞噬周边的一个邻居,仙女座星系内部有十馀个星团,算是以前“进食”的残馀。科学家预计大约30亿年后,银河系会被仙女座星系吞噬。
中微子(Neutrinos)
中微子是电中性、几乎不具质量的基本粒子,就算前面有一堵几英里厚的金属墙也可通行无阻。或许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几个中微子穿过了你的大脑。这种“幽灵”一般的粒子经由恒星内部的核融合反应而来,比如超新星的爆炸。中微子的探测器安置在地下、海底甚至冰川当中。
──转自《大纪元》
类星体(Quasars)
类星体自肉眼可见的宇宙边缘将光芒投向我们,提醒科学家我们宇宙在诞生初期的混乱。它释放的能量超过数百个星系的总合,一般都认为它们是位于遥远星系中心的庞大黑洞。
真空能量(Vacuum energy)
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凭,空无一物的空间会渗出一股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它们的销毁及创造不停地在进行着。这些昙花一现的粒子向宇宙的每一寸空间输入一定的能量,依据广义相对论,这些能量会形成反重力将空间推开。但是没有人知道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为何。
反物质(Anti-matter)
就像事物有正反两性,组成正常物质的粒子也有它们自己反相的另一面,例如电子带有负电,它对应的反物质阳电子便带正电。物质与反物质碰撞后会彼此抵销,依照爱因斯坦质能互换的公式将质量完全转为能量,部分未来太空船的设计也出现采用反物质引擎。
迷你黑洞(Mini black holes)
如果“膜内世界”(braneworld)的重力理论是正确的,我们的太阳系内应该有数以千计的原子核大小的小黑洞散布其间。迷你黑洞跟大个头兄弟不尽相同,它们是大爆炸的原始残留物,因为它们与第五维相关,影响时空的方式也不同。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
这种辐射也是大爆炸的原始残留物,60年代的首次观测将它误以为是从宇宙各处发射过来的无线电杂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证据之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将背景辐射的温度定在摄氏零下270度左右。
暗物质(Dark matter)
科学家认为宇宙有相当的一部分是由暗物质组成的,但是现有的技术尚无法观察或侦测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可能是质量极小的中微子或看不见的黑洞。有些科学家质疑暗物质的存在是否属实,并认为在更进一步的理解重力后,这些迷团便可迎刃而解。
地外行星(Exoplanets)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熟悉的行星就是太阳系里面的这些,截至2010年3月底,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455颗地外行星,其中有质量巨大无比,差一点就成为恒星的气体球,也有绕着暗淡的红矮星运行的岩质行星。但第二颗地球找了半天还是付之阙如,天文学家一般认为更进步的科技可以在未来找到一些接近地球的环境。
重力波(Gravity waves)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了时空结构的扭曲会产生重力波,其波速为光速,但是它微弱到科学家只能在黑洞融合之类的重大天文事件发生时才能侦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和雷射干涉空间天线(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LISA)两个探测器就是专门用来捕捉这种难以侦测的重力波的。
星系吞噬(Galactic cannibalism)
就像地球上的生物一样,星系之间也会相互的“吞噬”并随时间演进。银河系旁的仙女座星系正在吞噬周边的一个邻居,仙女座星系内部有十馀个星团,算是以前“进食”的残馀。科学家预计大约30亿年后,银河系会被仙女座星系吞噬。
中微子(Neutrinos)
中微子是电中性、几乎不具质量的基本粒子,就算前面有一堵几英里厚的金属墙也可通行无阻。或许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几个中微子穿过了你的大脑。这种“幽灵”一般的粒子经由恒星内部的核融合反应而来,比如超新星的爆炸。中微子的探测器安置在地下、海底甚至冰川当中。
──转自《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