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变 宝莱坞或有新浪潮

2010年11月28日娱乐
【新唐人2010年11月28日讯】(中央社记者何宏儒新德里特稿)本届印度国际影展特别企划“台湾新浪潮电影展”。受邀出席开幕典礼的导演万仁认为,印度社会近几年急速转变,电影呈现方式有可能发生变化,“或许也会出现1个新浪潮”。

回顾台湾新浪潮电影发展历程,导演李岗在新德里对中央社记者表示,戒严时期,琼瑶式爱情或大中国文化概念的内容为电影主流题材,与民众生活脱节。直到快解严前几年,才有导演开始以成长过程中真实记忆,拍摄新写实电影,并在国际影展中迭获大奖,使新浪潮电影在台湾蔚为风潮。

台湾的电影后来面临商业与艺术电影之争;好莱坞电影大举登台后,电影业被彻底击垮。直到2008年,终于又出现几部通俗商业类型国片,市场也稍微热起来。不过在台湾电影业回温之际,好莱坞之外,中国电影也已兴起。李岗说,国片回温情况能否持续,有待观察。

第41届印度国际影展(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of India,IFFI)特别企划“台湾新浪潮电影展”(Taiwanese New Wave Package),共播映8部国片。28日晚间放映的2部开幕片“儿子的大玩偶”和“朱丽叶”,发行时间相隔27年,又都是三段式影片,正好呈现这段时期台湾电影发展的大概面貌。

“台湾新浪潮电影展”对于蓬勃的印度电影工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导演万仁表示,宝莱坞电影充斥歌舞片,与30年前以文艺、爱情片为主的台湾电影类型相似。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是当前印度与30年前台湾最类似的部分。在这个阶段,民众因生活空虚,以致完全寄托于脱离现实的电影情节,在台湾为三厅电影(场景不脱客厅、饭厅、咖啡厅),印度则是歌舞片。

过去数10年,印度社会的改变其实并不大;然而,这几年则急速转变。万仁认为,正是这个阶段,印度电影的呈现方式有可能变化,“或许他们也会出现1个新浪潮”。

台湾电影在国际影展迭创佳绩,已吸引印度关注。不过,万仁认为,印度人对台湾电影其实还是很陌生。这次IFFI选择播映8部台湾电影,从近30年前“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到最新的“茱丽叶”,藉此了解台湾电影,很有意义。

导演王育麟则认为,印度电影剧情很简单,观众重覆看了数10年,还是会跟着电影哭、笑,这是很有趣的特色。

他所执导的“父后七日”为本届印度国际影展观摩片。他说,电影之前已在香港、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播映,各地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不一。由于印度教人口占印度人口逾8成,王育麟认为,影片所传达的生死观,对于相信万物皆有神、万物一体的印度人来说,应该很能够理解。

“台湾新浪潮电影展”28日晚间开幕后,将在IFFI举办地果阿(Goa)省巴拿吉(Panaji),持续进行到12月2日。3位导演下午已与另外2位导演侯季然、刘梓洁,以及新科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吴朋奉在当地会合,将共同参加IFFI举办的一系列台湾电影活动。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