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跳早族”让社会更浮躁

2010年12月15日大陆
【新唐人2010年12月15日讯】(新唐人记者唐美华综合报导) “跳早族”让中国社会更浮躁已成为一个热议话题,不少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满半年就跳槽,被称为“跳早族”。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约有38%的人属于“跳早族”,人数约228万。70.8%的受访者认为“跳早族”增多会让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麦可思不久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8%的人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属于主动离职的“跳早族”,人数共计约228万。预计今明两年,社会又将增加近500万“跳早族”。

“跳早族”调查显示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1.2%的人认为是“为避免'毕业就失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找得太随便”;60.8%的人选择“现在大学毕业生太浮躁,难以在一个岗位踏实工作”。

此外还有:“工资太低”(57.4%)、“对工作的价值认同感越来越低”(52.4%)、“许多用人单位不注重人才的后续培训与开发”(46.2%)、“许多毕业生觉得目前工作没有前途”(43.0%)等。

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1844人参与),55.6%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跳早族”,其中10.8%的人认为“非常多”,仅有0.8%的人觉得“非常少”。受访者中,“80后”占53.9%,“70后”占30.4%;23.2%的人坦言自己就是“跳早族”。

“跳早族”的态度

《中国青年报》报导,北京某国企职员杨轩(化名)说,她在毕业后的短短半年里换了三份工作。她觉得跳槽无所谓对错,只是后悔自己大四求职时,没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与能力,之前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就匆匆忙忙找工作凑合。

上海某高校研究生李悠(化名)感叹说,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很浮躁,找工作时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到大家都考公务员,他就考,大家都想去银行,他也跟着去。结果是,自己的心沉不下来,每个工作都是浅尝辄止。

李悠还说,'跳早族'越来越多,会让很多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感到,社会很难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份好饭碗了。大家都会想在找工作时'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这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浮躁。

“跳早族”越来越多的原因

被称为“跳早族”,要么不喜欢,要么嫌薪水少,要么觉得太累……眼下,不少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满半年就跳槽。

据《法制晚报》报导,2009年3月,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做客新华网的“两会访谈”时表示:“如果我现在毕业的话,我会先找到工作,无论什么工作我都要去做”,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再说。

同月,山东省劳动保障厅厅长董国勋在一次毕业生双选会上说:“在特殊的经济形势下,毕业生要先就业再择业”。

报导说,经过了这些“劝说”后,南昌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对3万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有83%的受调查学生表示会“先就业再择业”。

报导还说,在去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了只“驴”先骑上了,学校自然高兴——因为保证了就业率;教育部门也乐见其成——因为就业率的数据不至于难看。

这样一来,毕业生们无论工作时间到不到半年,跳槽都是必然选择。

“跳早族”对社会的影响

调查显示,70.8%的受访者认为“跳早族”增多会让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63.3%的人觉得,“跳早”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法制晚报》说,在去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时候,无论是专家、教育部门还是高校,均苦口婆心地劝说毕业生们“先就业后择业”、“先骑驴后找马”。等到现在,当那些骑着“驴”的毕业生们找到了“马”想跳槽,这些专家又在毕业生们头上扣一顶“跳早族”的帽子进行指责。

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麦可思资深高校谘询顾问马妍说,对于毕业生而言,“跳早”不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跳早”会让用人单位浪费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对高校而言,毕业生中“跳早族”太多,会损坏该高校的口碑,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

马妍指出,不论是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还是高校的角度来看,“跳早”行为都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