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门坎一个女孩艰辛的求学之路

2011年02月15日网闻
【新唐人2011年2月15日讯】她的爸爸在她只有一岁半的时候,就不幸死在煤洞里。她的妈妈在她的爸爸死后仅仅三个来月,就丢下她和弟弟,改嫁了。没有了父爱,也没有了母爱,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她和弟弟,十多年来,一直和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过活。可是,成绩不错的她目前面临一个爷爷、奶奶无法帮助她解决的困境:初中毕业考取高中后,每年数千元钱的学杂费,爷爷和奶奶是无法帮她解决的。

她叫何正琴,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人。

我是2011年元旦这一天,来到何正琴家的。我想把她的遭遇写出来,看看有没有人帮助她。不巧何正琴不在家,她那76岁,多病的爷爷在家。何正琴的爷爷叫何太明,他说,孙女今年13岁,读初二。在何正琴只有一岁半,她的弟弟仅有半岁的时候,他们的爸爸何德军在煤洞里挖煤时,死在了煤洞里。爸爸死亡仅仅3个来月,公公、婆婆家的人就把妈妈强行叫回家,将她嫁给了一个邻乡人。从此,妈妈再也不管他们,他们姐弟就只能跟着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过活了。

何正琴的弟弟四岁半的时候,捡到一个打火机。玩弄打火机的时候,引起火灾,将自家住房及家中所有衣物全部焚毁。所以,他们家现在的土墙房,是亲戚和教会你三百,我两百地凑钱修建的。乡政府曾经口头答应给800元住房补助,可是,直到如今不曾兑现。

没想到,穷愁潦倒,体弱多病的何太明还是中共多年老党员。何太明早都不能下地干活,再穷,党给他的“温暖”,也就是一个季度200多元的低保。这位中共老党员悲哀地说:年轻有力气的时候,人家拉我入党﹔如今人老了,病又多,就没人过问我了!何太明的老伴叫王正芳,到石门坎街上赶场去了,已经69岁,她是这个家庭地里的主要劳动力。何正琴则是做家务的生力军,洗衣做饭自不别说,讨猪草,跳水背背子,甚么她都干过。她穿的,垫的,盖的,都是亲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捐赠的。我在何正琴的“寝室”看到,何正琴睡觉的地方,连床也没有,人家送给她的被褥,就直接铺在竹子做的楼板上。就这样的学习条件,她在班上的成绩,还是第五名,还代表班级参加英语竞赛获得过奖项。

回到石门坎街上,赶场的人们还没有散尽。见到路边有人在加工苦荞粑粑卖,有人在吃热气腾腾的苦荞粑,我随手照了张相。谁知被照的那个老年妇女转过身子叫我 “李哥”。惊问之下才知道,她,就是何正琴的奶奶王正芳,她见过我的,所以知道我姓甚么。她告诉我,何正琴已经回家去了,明天早上,她会带着她到教堂来见我。

1月2号,石门坎新年第一场礼拜开始之前,我如约见到了何正琴和她的奶奶。我问何正琴到底参加的甚么名目的英语竞赛,得到了甚么奖项,这个很是腼腆的农家女孩竟然一无所知。我问她,你妈妈来看望过你没有,给你买过甚么东西没有?她说,没有,从来没有。王正芳补充说,何正琴即使在石门坎街上遇见妈妈,但是,如果妈妈不主动叫她,她也不好意思主动叫妈妈。没想到,临别,王正芳说,麻烦我为何正琴“操心”了,他们家甚么也没有,她煮了一些鸡蛋给我们。鸡蛋收下了,心里正不安,却见韩伟追上去,将100元钱塞进了王正芳手里。不错,韩伟!

何正琴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到了读高中的时候,爷爷奶奶没有钱供他读书。“我一定要读的,怎么也要读——不读书,我就完了!”可是,爷爷奶奶说:“我们也巴不得她能读高中,能考取大学啊,可是,读高中,每个学期要几千元的学杂费,我们无论如何供不起的。”

可是,何正琴读书的愿望十分强烈。她说,石门坎民族学校的教学成绩比外面差,如果能出去读高中,她的成绩肯定会上升不少。“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读书,要考取大学。爷爷奶奶的心血不能白费,我不能像我爸爸妈妈那样过苦日子……”何正琴固执地说。

据说,当年,王正芳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她只读完小学,就没有再读书了。原因是,王正芳的哥哥、姐姐们都出去读书去了,爸爸、妈妈想把这个幺姑娘留在身边,自己病了或老了的时候,有个人端水、拿药甚么的。否则,今天的王正芳,很可能和自己的大哥、大姐那样,是个拿着退休工资的医生或教师。所以,王正芳说,她晓得读书很重要,她很希望何正琴能一直读下去,将来不要像她这样,一辈子当个又苦又累又吃不好穿不好的农民……


何正琴



何正琴和她的奶奶



何正琴的爷爷



何正琴的家



何正琴的家


──转自《民生观察》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