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4日讯】黄花岗起义是屡败屡战、前仆后继的典范
【编者的话】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5月28日和29日,来自世界各地近50位中外人权民主活动人士和专家学者,在美国纽约法拉盛召开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与中国当代民主革命-纪念“六四”二十二周年》大型研讨会,探讨中国民主之路。这是一次中国民主革命力量的大聚会。
会议由中国和平民主联盟主席唐柏桥主持。在会上发表演讲的有:辛灏年、封从德、熊焱、黄翔、赵岩、羊子、刘国凯、李大勇、易蓉、韩连潮、刘国华、郭保胜、孙云、卞和祥、叶宁、李凤智、张凯臣、李勇、伍凡、Greg Autry、John Kusumi、孔令熙、唐柏桥等知名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缅甸民主勇士Tim Aye-Hardy和Nay Tin Myint。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将选登部分发言。
孙云: 黄花岗起义与茉莉花革命
纪念黄花岗起义100周年
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是黄花岗起义一百周年纪念日。国父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曾高度评价了黄花岗之役 : “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相比之下, 眼下正在发生的中国茉莉花革命, 虽然少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革命礼花,但却不少明确终结一党专制的革命理念。从这点来讲,茉莉花革命已经摆脱了多少年来“保共改良”思想的干扰,所谓“知难行易”,意义重大。
黄花岗起义是中华民族在“走向共和、创建民国”的历史进程中,一次承先启后的极其关键的起义,是屡败屡战、前仆后继的典范。
起初,百姓对起义是反感的。经过“革命”与“改良”的激烈论战,人民对于满清假立宪的专制本质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犹如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所展现的那样:原本主张“改良”的徐锡麟,最后选择了“行刺恩铭”这一手段;而人民也从最初对起义的反感,转变为对起义失败的惋惜。亦如辛灏年先生在“谁孕育了辛亥革命?”的演讲中所阐述的那样:随着青年学生的觉醒,军人的觉醒,知识界的觉醒,商界的觉醒、部分官员的觉醒,其最后终于汇 聚成为全体国民的觉醒,才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辉煌成功。
如此,我们才能明白中共为什么要封杀连续剧《走向共和》。仅管连续剧《走向共和》从头到尾没有提到一句共产党——那时前苏共还没有在中国制造出一个中共。这是因为: 第一,历史这面镜子照出了满清和中共同为专制制度的本相;第二,中共对人民的觉醒极 度害怕。所以它会使用一切专制手段,一是对舆论宣传全面管控,二是武力镇压,三是在经济等问题上作不得已的“让步”。
可惜今天已是网路时代,中共早已不能一手遮天。从《走向共和》到《让子弹飞》,她们其实就是觉醒了的知识份子,在用电影艺术向中共专制政权发动的文化起义。而杀警英雄杨佳就是当代的徐锡麟,茉莉花革命就是当今的黄花岗起义,其本质就是当今民众反对中共专制政权的国民革命。
这 一百年,是走向共和的一百年,是革命与复辟反复较量的一百年,更是让中国人民历经痛苦磨难的一百年,特别是中华民族从血的教训中得到锻炼、变得成熟的一百年。在目前国际民主革命风暴席卷的形势下,我们无疑要对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要盲目地认为民主变革一夜就能实现,也不要认为中国民主没有希望,更不 能再一厢情愿地指望中国共产党“从良” 。
当今的中共领袖胡锦涛先生至今还在用他的言行表示“中国共产党应该向北朝鲜和古巴共产党学习”,还说“他们的原则立场是一贯正确的”。全世界早已唾弃的东西,却成了中共领袖胡锦涛先生的最爱。真的是太没有出息了!不说爱好民主自由的中国人民如何感受,就是在中共党员中也不会有多少人感到脸上有光。确确实实属于“胡说”。
也有人认为中共如何如何强大,所以认为要“推翻中共、实现民主”实属无望。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从历史的纵向上看:2200年前征服关东六国的秦国不可谓不强,可它是在不经意间被两个上班迟到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推翻的。 从历史的横向上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强若世界二霸之一的共产苏俄,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迎来了极权帝国的崩溃。 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这是任何专制集权垮台的共同特征。“苏东坡”如此,北非,中东也如此,中共当然不会例外。
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把历史反思的成果报告给全国人民。要让所有不愿意做“马列子孙”的中华儿女们一起来形成一个“人人学陈胜、个个做吴广”的潮流,要以敢于“伏尸二步、血流三尺”的好汉杨佳为榜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陈胜就在农民工里,吴广就在拆迁户中,项羽就在上访的人群里,刘邦就在抗议的队伍中。
让我们牢记国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高举“驱除马列,再造共和”的旗帜,发扬光大黄花岗起义百折不饶、愈挫愈勇的精神,为中国国民革命的最后胜利,为大中华民国的重建而奋斗!
这就是黄花岗起义的历史经验,就是茉莉花革命的真意所在。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陈述)
【编者的话】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5月28日和29日,来自世界各地近50位中外人权民主活动人士和专家学者,在美国纽约法拉盛召开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与中国当代民主革命-纪念“六四”二十二周年》大型研讨会,探讨中国民主之路。这是一次中国民主革命力量的大聚会。
会议由中国和平民主联盟主席唐柏桥主持。在会上发表演讲的有:辛灏年、封从德、熊焱、黄翔、赵岩、羊子、刘国凯、李大勇、易蓉、韩连潮、刘国华、郭保胜、孙云、卞和祥、叶宁、李凤智、张凯臣、李勇、伍凡、Greg Autry、John Kusumi、孔令熙、唐柏桥等知名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缅甸民主勇士Tim Aye-Hardy和Nay Tin Myint。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将选登部分发言。
孙云: 黄花岗起义与茉莉花革命
纪念黄花岗起义100周年
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是黄花岗起义一百周年纪念日。国父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曾高度评价了黄花岗之役 : “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相比之下, 眼下正在发生的中国茉莉花革命, 虽然少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革命礼花,但却不少明确终结一党专制的革命理念。从这点来讲,茉莉花革命已经摆脱了多少年来“保共改良”思想的干扰,所谓“知难行易”,意义重大。
黄花岗起义是中华民族在“走向共和、创建民国”的历史进程中,一次承先启后的极其关键的起义,是屡败屡战、前仆后继的典范。
起初,百姓对起义是反感的。经过“革命”与“改良”的激烈论战,人民对于满清假立宪的专制本质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犹如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所展现的那样:原本主张“改良”的徐锡麟,最后选择了“行刺恩铭”这一手段;而人民也从最初对起义的反感,转变为对起义失败的惋惜。亦如辛灏年先生在“谁孕育了辛亥革命?”的演讲中所阐述的那样:随着青年学生的觉醒,军人的觉醒,知识界的觉醒,商界的觉醒、部分官员的觉醒,其最后终于汇 聚成为全体国民的觉醒,才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辉煌成功。
如此,我们才能明白中共为什么要封杀连续剧《走向共和》。仅管连续剧《走向共和》从头到尾没有提到一句共产党——那时前苏共还没有在中国制造出一个中共。这是因为: 第一,历史这面镜子照出了满清和中共同为专制制度的本相;第二,中共对人民的觉醒极 度害怕。所以它会使用一切专制手段,一是对舆论宣传全面管控,二是武力镇压,三是在经济等问题上作不得已的“让步”。
可惜今天已是网路时代,中共早已不能一手遮天。从《走向共和》到《让子弹飞》,她们其实就是觉醒了的知识份子,在用电影艺术向中共专制政权发动的文化起义。而杀警英雄杨佳就是当代的徐锡麟,茉莉花革命就是当今的黄花岗起义,其本质就是当今民众反对中共专制政权的国民革命。
这 一百年,是走向共和的一百年,是革命与复辟反复较量的一百年,更是让中国人民历经痛苦磨难的一百年,特别是中华民族从血的教训中得到锻炼、变得成熟的一百年。在目前国际民主革命风暴席卷的形势下,我们无疑要对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要盲目地认为民主变革一夜就能实现,也不要认为中国民主没有希望,更不 能再一厢情愿地指望中国共产党“从良” 。
当今的中共领袖胡锦涛先生至今还在用他的言行表示“中国共产党应该向北朝鲜和古巴共产党学习”,还说“他们的原则立场是一贯正确的”。全世界早已唾弃的东西,却成了中共领袖胡锦涛先生的最爱。真的是太没有出息了!不说爱好民主自由的中国人民如何感受,就是在中共党员中也不会有多少人感到脸上有光。确确实实属于“胡说”。
也有人认为中共如何如何强大,所以认为要“推翻中共、实现民主”实属无望。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从历史的纵向上看:2200年前征服关东六国的秦国不可谓不强,可它是在不经意间被两个上班迟到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推翻的。 从历史的横向上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强若世界二霸之一的共产苏俄,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迎来了极权帝国的崩溃。 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这是任何专制集权垮台的共同特征。“苏东坡”如此,北非,中东也如此,中共当然不会例外。
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把历史反思的成果报告给全国人民。要让所有不愿意做“马列子孙”的中华儿女们一起来形成一个“人人学陈胜、个个做吴广”的潮流,要以敢于“伏尸二步、血流三尺”的好汉杨佳为榜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陈胜就在农民工里,吴广就在拆迁户中,项羽就在上访的人群里,刘邦就在抗议的队伍中。
让我们牢记国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高举“驱除马列,再造共和”的旗帜,发扬光大黄花岗起义百折不饶、愈挫愈勇的精神,为中国国民革命的最后胜利,为大中华民国的重建而奋斗!
这就是黄花岗起义的历史经验,就是茉莉花革命的真意所在。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