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7月27日讯】《大逃港》作者,曾任《深圳特区报》记者的陈秉安,日前来香港举办讲座,讲述当年为逃避饥荒与迫害而引发的百万偷渡潮。现场还邀请三位曾亲历偷渡潮的香港居民忆述当年偷渡九死一生,有人谈起来还一度感触落泪。
陈秉安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馀名相关人物,去年10月写成了厚厚的《大逃港》一书,记录了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深圳四次逃港潮,共有12个省56万人(次)参与。为何要逃港,陈秉安表示,除了躲避贫穷和饥荒外,还有为躲避中共政治迫害。
《大逃港》作家陈秉安:文革以后,家庭受到迫害,被歧视,尤其是知识青年找不到出路,前途无望,在这种情况下濒死到海中间,投奔怒海,找寻自己的出路,这是70年代以后。
1968年11月偷渡来港的黄东汉,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葬身海中,回想死里逃生的遭遇,一度感触落泪,尽管中共将偷渡定性为叛国投敌,但他庆幸自己的选择。
香港居民黄东汉:“今天我们可以很骄傲地对我子孙讲,在当年全国人民都对他们的皇上(毛泽东)三呼万岁的时候,我们已经用脚对他老人家说‘不’。”
陈秉安还说,香港的今天也和逃港者密不可分,据统计,从1951年到1980年中英签订协议,英国停止接收大陆难民,之间增加人口约300万人,绝大多数都是大陆逃港者。
新唐人记者梁珍、王文君香港报导。
陈秉安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馀名相关人物,去年10月写成了厚厚的《大逃港》一书,记录了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深圳四次逃港潮,共有12个省56万人(次)参与。为何要逃港,陈秉安表示,除了躲避贫穷和饥荒外,还有为躲避中共政治迫害。
《大逃港》作家陈秉安:文革以后,家庭受到迫害,被歧视,尤其是知识青年找不到出路,前途无望,在这种情况下濒死到海中间,投奔怒海,找寻自己的出路,这是70年代以后。
1968年11月偷渡来港的黄东汉,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葬身海中,回想死里逃生的遭遇,一度感触落泪,尽管中共将偷渡定性为叛国投敌,但他庆幸自己的选择。
香港居民黄东汉:“今天我们可以很骄傲地对我子孙讲,在当年全国人民都对他们的皇上(毛泽东)三呼万岁的时候,我们已经用脚对他老人家说‘不’。”
陈秉安还说,香港的今天也和逃港者密不可分,据统计,从1951年到1980年中英签订协议,英国停止接收大陆难民,之间增加人口约300万人,绝大多数都是大陆逃港者。
新唐人记者梁珍、王文君香港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