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8月9日讯】如果说中国的发展是越来越快的列车,那么温州悲剧的血腥与荒谬,恰好成为凄厉的警号,惊醒全球的中国人,也警告中南海的领导人,中国不能再用这样的方式来发展,否则就只有在这扭曲的轨道上,滑向悲惨的未来。
扭曲的轨道就是好大喜功的心态,但又没有扎实的管理体系,终致出现中国媒体所说的“大崩溃”的现象。为什么号称要向全球输出的高铁系统,会出现“追尾”的低级错误?为什么铁路系统不能防止雷击?为什么温州的调度会失误?为什么信号的红灯会变为绿灯?
目前初步的调查显示,遥控的调度人员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而这也因为近年铁道部高速扩充,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关键的时刻,犯下了关键的错误。
很多专家仍然相信,中国的高铁拥有自我创新的技术,而不仅是抄袭日本、德国、法国,但问题是无论多好的硬体,但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管理能力,就会产生巨大的灾祸。
但更令人发指的是意外发生后,铁道部的救援不到八小时,就宣布停止救援,并且将车体的残骸,就地掩埋,不但可能将仍然活着的伤员杀死,也将乘客的遗物和现场的证据毁灭。铁道部的逻辑是要尽快通车,但却是以人命和人性作为代价,在全国微博的“围观”下,引爆了民意沸腾的反弹。
铁道部的这些处理方法,都有更深层的根源。这个拥有两百多万员工的独立王国,其实是半军事组织,长期以来“针插不进,水拨不入”,并非国务院所能完全驾驭。但也恰恰是这样的集权组织,在中国权力高层拥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因此充满了权力的傲慢,对灾祸的善后处理,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和规则,以现代化的名义,吞噬了一切的“现代性”和文明准则。
但中国的希望在于民间的力量。这次悲剧发生后,一些NGO和宗教团体动员志愿者去协助受害者,弥补了铁道部和政府的失职与缺陷,让民间的大爱和智慧,化解了公权力粗暴所造成的痛苦。
温州事件也是当代中国新闻史的分水岭。不少的全国主流媒体集体违抗宣传的禁令,如实向老百姓说出真相,痛批铁道部,也从温州的现场,转向历史的现场,追查人性流失的根源,也刺激全国的集体心灵,共同探索国家命运的拐点。
这次悲剧其实冥冥中和中国命运连在一起。灾祸成为一个高度的象征——如果中国继续只是追寻速度而不顾人性的考量,则最后就很可能走上车毁人亡的道路。速度、效率,本来是要开往幸福的驿站,但在一个管理落后、没有权力制衡的系统里,速度和效率却成为死亡的通行证。
因而中国的发展列车,必须回归人性的轨道,了解发展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官位为本,也当然不是以傲慢的权力为本。这是温州悲剧的教训,但愿也是中国从坏事变好事的开始。
文章来源:《网易》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扭曲的轨道就是好大喜功的心态,但又没有扎实的管理体系,终致出现中国媒体所说的“大崩溃”的现象。为什么号称要向全球输出的高铁系统,会出现“追尾”的低级错误?为什么铁路系统不能防止雷击?为什么温州的调度会失误?为什么信号的红灯会变为绿灯?
目前初步的调查显示,遥控的调度人员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而这也因为近年铁道部高速扩充,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关键的时刻,犯下了关键的错误。
很多专家仍然相信,中国的高铁拥有自我创新的技术,而不仅是抄袭日本、德国、法国,但问题是无论多好的硬体,但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管理能力,就会产生巨大的灾祸。
但更令人发指的是意外发生后,铁道部的救援不到八小时,就宣布停止救援,并且将车体的残骸,就地掩埋,不但可能将仍然活着的伤员杀死,也将乘客的遗物和现场的证据毁灭。铁道部的逻辑是要尽快通车,但却是以人命和人性作为代价,在全国微博的“围观”下,引爆了民意沸腾的反弹。
铁道部的这些处理方法,都有更深层的根源。这个拥有两百多万员工的独立王国,其实是半军事组织,长期以来“针插不进,水拨不入”,并非国务院所能完全驾驭。但也恰恰是这样的集权组织,在中国权力高层拥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因此充满了权力的傲慢,对灾祸的善后处理,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和规则,以现代化的名义,吞噬了一切的“现代性”和文明准则。
但中国的希望在于民间的力量。这次悲剧发生后,一些NGO和宗教团体动员志愿者去协助受害者,弥补了铁道部和政府的失职与缺陷,让民间的大爱和智慧,化解了公权力粗暴所造成的痛苦。
温州事件也是当代中国新闻史的分水岭。不少的全国主流媒体集体违抗宣传的禁令,如实向老百姓说出真相,痛批铁道部,也从温州的现场,转向历史的现场,追查人性流失的根源,也刺激全国的集体心灵,共同探索国家命运的拐点。
这次悲剧其实冥冥中和中国命运连在一起。灾祸成为一个高度的象征——如果中国继续只是追寻速度而不顾人性的考量,则最后就很可能走上车毁人亡的道路。速度、效率,本来是要开往幸福的驿站,但在一个管理落后、没有权力制衡的系统里,速度和效率却成为死亡的通行证。
因而中国的发展列车,必须回归人性的轨道,了解发展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官位为本,也当然不是以傲慢的权力为本。这是温州悲剧的教训,但愿也是中国从坏事变好事的开始。
文章来源:《网易》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