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十重门 问题多

2011年08月25日大陆
【新唐人2011年8月25日讯】(中央社台北25日电)宫殿、宫门众多的北京故宫最近接连出包,被大陆媒体戏称为“十重门”;除了哥窑瓷器受损外,还有上百本珍贵古籍失踪。尽管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有所解释,但大陆民众不见得能接受。

北京故宫的“十重门”包括:“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文物门”、“私卖门”、“门票门”、“屏风门”、“封口门”、“逃税门”等。

“失窃门”指的是今年5月发生的斋宫展品被盗案;“错字门”是指故宫致赠北京市公安局锦旗出现错字;“会所门”则是北京故宫的建福宫被改成富豪顶级会所;而会所事件曝光后,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怀疑内部人员泄密,开除所有员工,被称为“解雇门”;“文物门”指的是哥窑瓷器受损案。

至于“私卖门”,是指北京故宫涉嫌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以“创收”;“门票门”指的是北京故宫午门外的端门一带有许多个展览室,但实际展览内容少,而且票面无税务章和公司财务章。

今年7月清宫旧藏紫檀嵌玉屏风遭水浸泡,则被称作“屏风门”;而2009年北京故宫人士私分票款,事迹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人民币10万元封口费案,今年8月被揭露后称为“封口门”;此外,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事件,被称为“逃税门”。

北京故宫的“十重门”还有不同说法,例如“哥窑门”、“瞒报门”、“古籍门”等。“瞒报门”是指晚清时期玻璃花插在搬运时枝杈断开等4件文物受损案,都隐瞒未见披露;“古籍门”则是100多本珍贵古籍遗失的案子。

郑欣淼19日针对“十重门”透过新华社作出说明并致歉,表示各项爆料虽然情况不一,有的与事实有出入,有的还没有查实,“但都指出我们的管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

不过,至少关于“古籍门”的说明就未被大陆民众接受。一位署名“故宫职工”的读者投书京华时报表示,这些遗失的古籍并非故宫所称的普通古籍和一般线装书,而是含有价值连城的珍本。同时,这是一起“监守自盗”案。

这名读者投书的内容,与郑欣淼所说古籍问题事涉1950年以来“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存在明显差异。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