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0月17日讯】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很多牢骚,其中最多莫过于“我是好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有这种抱怨和思维的人,说自己从小就乖顺懂事,对朋友好,常做善事,为什么命运却让自己受到太多的挫折,真是天理不公!说这种话的人却很少去想过:怎么才会有好报,如何才是好人,做什么事才是善事?
做你该做的事情,不做你不该做的事情
所谓放下执着,并非指不生活了,饭也不吃了,觉也不睡了。这不叫放得下,乃为另一种执着。以为所谓放得下就是什么都不干了,不对,那是猪的生活。
人活在世上,要做你该做的事情,不做你不该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该你做,你做了,是最自然不过的。就好像你走在街上,一个小孩在路边滑倒了,你装做没看见,走过去了,你能够安心吗?这时,你上去把孩子扶起来,乃为最自然的事情。不做才是不自然。亲人重病,你说我放得下,不闻不问,这叫什么放得下?这是推卸责任。
那么,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情呢?
首先是从道德上讲,你不应该做的,你做了,会非常不安。有些事,从历史的安排上就不该你做,你硬要做,费了很大的力,还是做不成,这也是不该做的。
人们经常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浪费了精力。好比上班坐公共汽车,路上交通很拥挤。这时,有人就沉不住气了,长吁短叹,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看看窗外,只怕误了自己的事。其实,你着急也罢,不着急也罢,车该怎样走就怎样走,你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不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你已经做了该做的事,你按计划上了车,至于车是否误点,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这种累,就属于多馀支出。
此外,一个人本来数学很好,却非要当作家,这件事不该他做,他硬要做,费了半天劲,做不成还伤了自己。李宁的体操世界第一,但你一定要他去跳高,肯定不适合,也不会出成绩。同样,让朱建华练体操也不合适。这种显而易见的例子一看就很明白,但生活中许多人都在犯这种错误,勉强自己做不该做的、不能做的事情。勉强的结果,事情做不成,自己还要受伤害。
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无为无不为”,有读者问,无为是不是不需要做事了。他说自己已经可以做到无为了,但不知怎样才能“无不为”?这样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无为是一种高境界,是放下一切执着的境界,并非什么事都不做。刚出生的婴儿还会吃奶,还会啼哭,何况成年人?当你放下一切执着之念,才能做到本心清静,才能真正“有为”。什么事都不做的境界还要修炼吗?
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一生有多少事是应该做的,有价值的;有多少事是不该做的,是毫无意义的。只有你认清了哪些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毫无价值的,你才能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在那些应该做的事情上“无不为”。
做好事也要取其自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即使是件好事,也要允许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不理解可以,挑毛病欢迎。对任何事物的发展本身也要取自然态,要豁达开朗。
因为有人不理解,因为事业发展不顺利,你非常气愤。其实,气愤是没必要的。就好像你本意是想做件好事,由于客观原因,因为坐车误点了,因为下雨你出不去,好事没做成,你特别不高兴。这就不好。为做好事而做好事,做不成还着急生气、心情焦燥,这都不叫做好事。
我们常讲要修德,评价一个人时爱用“德性”两个字。说这个人好,德性好,那个人不好,德性不好。做好事为积德,做坏事为缺德。这点一般人都能领会。可是,你如果执着于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好事,做不成就生气,就烦躁,拿得起放不下,此乃为少德。仍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呢?
首先,要经常审查自己的潜意识,看看是不是在很好的境界里,看看是不是有私心,是不是有偏见,是不是时时顾虑着自己的声望得失。如果这些暧昧之心都没有,乃为平静。
这时,你就平平静静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乃为有德。所谓功德是无法计算的。计算之后就无功德了。
做了好事,希望别人感谢,功德去了一半;做了好事沾沾自喜,功德就没有了。万事要取其自然。自然才有高境界。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做你该做的事情,不做你不该做的事情
所谓放下执着,并非指不生活了,饭也不吃了,觉也不睡了。这不叫放得下,乃为另一种执着。以为所谓放得下就是什么都不干了,不对,那是猪的生活。
人活在世上,要做你该做的事情,不做你不该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该你做,你做了,是最自然不过的。就好像你走在街上,一个小孩在路边滑倒了,你装做没看见,走过去了,你能够安心吗?这时,你上去把孩子扶起来,乃为最自然的事情。不做才是不自然。亲人重病,你说我放得下,不闻不问,这叫什么放得下?这是推卸责任。
那么,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情呢?
首先是从道德上讲,你不应该做的,你做了,会非常不安。有些事,从历史的安排上就不该你做,你硬要做,费了很大的力,还是做不成,这也是不该做的。
人们经常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浪费了精力。好比上班坐公共汽车,路上交通很拥挤。这时,有人就沉不住气了,长吁短叹,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看看窗外,只怕误了自己的事。其实,你着急也罢,不着急也罢,车该怎样走就怎样走,你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不着急也是这个速度。你已经做了该做的事,你按计划上了车,至于车是否误点,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这种累,就属于多馀支出。
此外,一个人本来数学很好,却非要当作家,这件事不该他做,他硬要做,费了半天劲,做不成还伤了自己。李宁的体操世界第一,但你一定要他去跳高,肯定不适合,也不会出成绩。同样,让朱建华练体操也不合适。这种显而易见的例子一看就很明白,但生活中许多人都在犯这种错误,勉强自己做不该做的、不能做的事情。勉强的结果,事情做不成,自己还要受伤害。
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无为无不为”,有读者问,无为是不是不需要做事了。他说自己已经可以做到无为了,但不知怎样才能“无不为”?这样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无为是一种高境界,是放下一切执着的境界,并非什么事都不做。刚出生的婴儿还会吃奶,还会啼哭,何况成年人?当你放下一切执着之念,才能做到本心清静,才能真正“有为”。什么事都不做的境界还要修炼吗?
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一生有多少事是应该做的,有价值的;有多少事是不该做的,是毫无意义的。只有你认清了哪些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毫无价值的,你才能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在那些应该做的事情上“无不为”。
做好事也要取其自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即使是件好事,也要允许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不理解可以,挑毛病欢迎。对任何事物的发展本身也要取自然态,要豁达开朗。
因为有人不理解,因为事业发展不顺利,你非常气愤。其实,气愤是没必要的。就好像你本意是想做件好事,由于客观原因,因为坐车误点了,因为下雨你出不去,好事没做成,你特别不高兴。这就不好。为做好事而做好事,做不成还着急生气、心情焦燥,这都不叫做好事。
我们常讲要修德,评价一个人时爱用“德性”两个字。说这个人好,德性好,那个人不好,德性不好。做好事为积德,做坏事为缺德。这点一般人都能领会。可是,你如果执着于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好事,做不成就生气,就烦躁,拿得起放不下,此乃为少德。仍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呢?
首先,要经常审查自己的潜意识,看看是不是在很好的境界里,看看是不是有私心,是不是有偏见,是不是时时顾虑着自己的声望得失。如果这些暧昧之心都没有,乃为平静。
这时,你就平平静静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乃为有德。所谓功德是无法计算的。计算之后就无功德了。
做了好事,希望别人感谢,功德去了一半;做了好事沾沾自喜,功德就没有了。万事要取其自然。自然才有高境界。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