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19日讯】晶莹剔透的料器,以独特的雕塑和栩栩如生的形状而闻名,它就是古称的琉璃。这种曾经让中国人倍感骄傲和自豪,也曾是赠送外国友人首选的艺术品,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
就着灼热的火苗,67岁的邢兰香,一边用镊子精雕细琢一件料器,一边跟43岁的儿子刘宇,唠叨着这批原料的优缺点。
身为京城八大工艺,北京料器的第六代传人,邢兰香从艺50多年,制作的各种料器,活灵活现,精细可爱。然而她说,现在因为缺少设备和高品质的原材料,要做大件料器,几乎不可能了。
就像她工作间的一条琉璃龙,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件大琉璃龙作品。
在邢兰香的熏陶下,她的两个儿子从小学做料器。作为第七代传人,哥哥刘宇认为,把这种传统工艺传给下一代是他的责任。不过,他的女儿,却对这种工艺不感兴趣。
刘宇:“她觉得做这个太辛苦,付出和收入的比例肯定是不对的,不均衡的,只能是被迫的当作一种技艺来学。”
料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明清两朝曾经兴盛一时。如今北京的琉璃厂,就是明朝专为皇家制作琉璃的厂区旧址。
如今,从配制原料,到塑形完成作品,料器正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威胁,而邢兰香一家,作为料器传人,苦守着这个祖宗留下来的工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发扬光大。
新唐人记者 陈新梅 综合报导
就着灼热的火苗,67岁的邢兰香,一边用镊子精雕细琢一件料器,一边跟43岁的儿子刘宇,唠叨着这批原料的优缺点。
身为京城八大工艺,北京料器的第六代传人,邢兰香从艺50多年,制作的各种料器,活灵活现,精细可爱。然而她说,现在因为缺少设备和高品质的原材料,要做大件料器,几乎不可能了。
就像她工作间的一条琉璃龙,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件大琉璃龙作品。
在邢兰香的熏陶下,她的两个儿子从小学做料器。作为第七代传人,哥哥刘宇认为,把这种传统工艺传给下一代是他的责任。不过,他的女儿,却对这种工艺不感兴趣。
刘宇:“她觉得做这个太辛苦,付出和收入的比例肯定是不对的,不均衡的,只能是被迫的当作一种技艺来学。”
料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明清两朝曾经兴盛一时。如今北京的琉璃厂,就是明朝专为皇家制作琉璃的厂区旧址。
如今,从配制原料,到塑形完成作品,料器正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威胁,而邢兰香一家,作为料器传人,苦守着这个祖宗留下来的工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发扬光大。
新唐人记者 陈新梅 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