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10日讯】从陈光诚出逃,到之后一连串高潮迭起的转折,中美协商的过程到底如何?纽约时报5月9日大篇幅报导了其中内幕,中美关系中,奥巴马的关键角色也值得注意。
赵培:《纽约时报》5月9号的报导曝光了很多美国和中共谈判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实。
首先,中共的国务院和政法委两个系统都参与了谈判。国务院系统是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政法委”系统参与谈判的人一直很神秘。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高洪柱(Harold H. Koh)证实,中共国安部官员就向他咆哮说,陈光诚应该被惩罚,而非被美国悉心照料。
除此之外,国安也做了很多小动作。包括对美国大使馆官员进行电话录音、封锁通讯,甚至有国安人员公然拨电话进美国使团副团长王晓岷(Robert S. Wang)和袁伟静的通话里。有意思的是美国使馆人员甚至考虑化妆成护士混进医院,不过玩这种把戏,美国不是中共的对手,因为国安已经化妆成医生了。
其次,美国对中国的形势出现了误判,依照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形式处理陈光诚事件。美国认为照顾了中共的面子,中共就会给予陈光诚自由。所以,美国和中共没有任何正式协议,只有一些简单的“共识”。
美国官员解释是“上海公报”确定了美中关系的正式开启,对台湾地位只是巧妙的模糊带过。这也是美国在陈光诚事件上讨好中共的原因。具体表现是,美国总统欧巴马与国务卿保持沉默的态度。美国国务卿4日和戴秉国会晤时,当场就表示“陈光诚最终必须前往美国”,但是为了中共的面子,希拉里也表示不会在稍后的记者会上谈到陈光诚。
《纽约时报》最后引述了一位美国官员的话,“跟一个单一的家伙(中共)维系关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很明显,陈光诚事件美国已经意识到了中共已经分裂为改革派和血债派两个系统。但是美国官员是把局势误判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时期,当时共产阵营的老大是前苏联。真实的情况是中国局势很类似于苏联解体之前,中共是共产阵营最后的老大,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党内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风险。中共党内派系斗争和权力斗争激烈,并且矛盾无法调和。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对戈巴契夫说,“推倒柏林墙”。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里根和戈巴契夫都成了英雄。现在历史把一个成为英雄的机遇摆在了美国总统欧巴马的面前,欧巴马需要扮演的是里根的角色,而不是尼克松。
赵培:《纽约时报》5月9号的报导曝光了很多美国和中共谈判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实。
首先,中共的国务院和政法委两个系统都参与了谈判。国务院系统是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政法委”系统参与谈判的人一直很神秘。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高洪柱(Harold H. Koh)证实,中共国安部官员就向他咆哮说,陈光诚应该被惩罚,而非被美国悉心照料。
除此之外,国安也做了很多小动作。包括对美国大使馆官员进行电话录音、封锁通讯,甚至有国安人员公然拨电话进美国使团副团长王晓岷(Robert S. Wang)和袁伟静的通话里。有意思的是美国使馆人员甚至考虑化妆成护士混进医院,不过玩这种把戏,美国不是中共的对手,因为国安已经化妆成医生了。
其次,美国对中国的形势出现了误判,依照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形式处理陈光诚事件。美国认为照顾了中共的面子,中共就会给予陈光诚自由。所以,美国和中共没有任何正式协议,只有一些简单的“共识”。
美国官员解释是“上海公报”确定了美中关系的正式开启,对台湾地位只是巧妙的模糊带过。这也是美国在陈光诚事件上讨好中共的原因。具体表现是,美国总统欧巴马与国务卿保持沉默的态度。美国国务卿4日和戴秉国会晤时,当场就表示“陈光诚最终必须前往美国”,但是为了中共的面子,希拉里也表示不会在稍后的记者会上谈到陈光诚。
《纽约时报》最后引述了一位美国官员的话,“跟一个单一的家伙(中共)维系关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很明显,陈光诚事件美国已经意识到了中共已经分裂为改革派和血债派两个系统。但是美国官员是把局势误判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时期,当时共产阵营的老大是前苏联。真实的情况是中国局势很类似于苏联解体之前,中共是共产阵营最后的老大,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党内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风险。中共党内派系斗争和权力斗争激烈,并且矛盾无法调和。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对戈巴契夫说,“推倒柏林墙”。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里根和戈巴契夫都成了英雄。现在历史把一个成为英雄的机遇摆在了美国总统欧巴马的面前,欧巴马需要扮演的是里根的角色,而不是尼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