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非洲 抗疟药逾3成伪药

2012年05月22日科技
【新唐人2012年5月22日讯】(中央社巴黎/伦敦22日综合外电报导)根据全球卫生专家研究,抗疟疾的劣质药物与伪药涌入亚洲与非洲市场,检验样本中分别有逾1/3是假药、逾1/3不符标准,不仅引发抗药性的隐忧,也威胁到过去10年抗疟成果。

研究人员网罗多项调查以及已发表文献,检视7个东南亚国家的5类药品,发现1437个样本中有36%是假药,30%无法通过有效药物成分检验。

至于21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的6类药物,在2500多个样本中有20%是伪药,35%不符药物规范。

研究发表在“刺胳针传染病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研究指出,许多伪药或粗制滥造的药物是青蒿素(Artemisinin)类药物,这尤其令人担心的原因在于,青蒿素是疟疾最有效的前线治疗药物,而泰国柬埔寨边界沿线已出现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的病例。

研究指出,造成这项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自我用药普遍,加上药物品质管制和抓伪药的执法不力。

国家卫生研究院福格蒂国际中心(Fogarty International Center at NIH)的纳雅(Gaurvika Nayyar)说:“尽管过去10年,劣质抗疟疾药物的通报大幅增加,然而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还严重。”

纳雅说:“大部分的案例可能没有通报,或是通报到错误的单位,也有可能遭到药厂隐匿。”

全球逾30亿人有疟疾感染风险,这种疟原虫传染的疾病每年夺走65万人性命,大部分被害者是非洲的婴儿与幼童。

纳雅表示,要是“病患能接受有效、高品质的药物,并能依正确使用”,许多疟疾引发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同一研究中心的布莱曼(Joel Breman)说:“这些调查发现是项警讯,相关单位必须展开一连串的介入措施,以对抗疟疾药物的违法生产与粗制滥造更能设限,并予以消除。”

相关话题